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简述蛋白尿的分类及发生机制:诱导期加速降低尿蛋白 改善免疫学指标

简述蛋白尿的分类及发生机制:诱导期加速降低尿蛋白 改善免疫学指标研究方向:肾小球疾病的诊治陕西省保健协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病例分享专家简介李慧贤 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简述蛋白尿的分类及发生机制:诱导期加速降低尿蛋白 改善免疫学指标(1)

早期联合,生物制剂为LN患者带来更优疗效。

简述蛋白尿的分类及发生机制:诱导期加速降低尿蛋白 改善免疫学指标(2)

肾脏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最常累及的器官,狼疮性肾炎(LN)是SLE最严重的表现之一。LN是一种以T细胞、B细胞、补体激活以及免疫复合物形成和沉积为特征的免疫系统疾病,是患者发生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1],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生存挑战。

然而,目前LN的整体治疗策略不尽如人意,诱导治疗方案完全缓解率低、副作用多且疾病易复发。在生物医学的发展下,许多疾病的治疗已进入生物制剂时代,其在临床中各疾病领域的应用势不可挡。LN治疗领域也不例外,贝利尤单抗异军突起,成为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获批用于治疗LN的生物制剂。甫一出道即露锋芒,许多临床医生及患者迫不及待地在临床上应用贝利尤单抗,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本期,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肾脏内科李慧贤医生为我们带来一例年轻LN患者的诊疗案例。

病例分享专家简介

简述蛋白尿的分类及发生机制:诱导期加速降低尿蛋白 改善免疫学指标(3)

李慧贤 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主治医师

陕西省保健协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研究方向:肾小球疾病的诊治

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5篇、核心期刊论文4篇

病例分享者声明:以下数据未经发表,仅为讲者临床经验分享,相关案例均已经获得患者同意。所有数据均不是最终统计学结果。

病历资料

主诉:水肿1月余。

现病史:1月余前出现眼睑水肿,20天前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白蛋白(ALB) 22.3 g/L,肌酐(Cr)193 μmol/L,尿素18.9 mmol/L,血红蛋白(Hb) 82 g/L,血小板(PLT) 63×109/L ,尿蛋白2 ,抗核抗体阳性,补体C3和C4降低,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给予注射用甲泼尼龙 500mg*3d冲击治疗,后序贯甲泼尼龙40mg/日口服,尿量约600ml/日(↓),近1月体重增加5kg。

查体:体温(T)36.2℃,脉搏(P)78次/分,呼吸(R)20次/分,血压(BP)125/96mmHg。贫血貌,腹部皮肤紫纹,双下肺呼吸音低,心界不大,双下肢重度水肿。

入院后检查:

  • 血常规:Hb 70g/L,PLT 71×109/L,白细胞 10.08×109/L

  • 血生化:ALB 21.5g/L,Cr 268 μmol/L,尿素39.07 mmol/L,磷2.50 mmol/L

  • 尿常规:尿蛋白 ,白细胞163.9/μl,红细胞4481.7/μl

  • 补体C3:0.37 g/L,补体C4<0.07g/L,抗ds-DNA抗体>100 IU/ml;γ-球蛋白7.1%,降钙素原(PCT)0.140 ng/ml

  • 尿培养:屎肠球菌

  • 头胸CT:1. 左肺上叶前段磨玻璃结节影;两侧胸腔积液并邻近肺组织膨胀不良;2. 双侧腋窝肿大淋巴结;3. 弥漫皮下水肿,贫血征象

  • B超:双肾实质光点稍增粗,双下肢静脉未见血栓

  • 心超:左室稍大,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减低,心包积液(少-中量)

肾脏病理:结合光镜所见和免疫荧光(图1),符合狼疮性肾炎-Ⅳ(A)型(AI:9,CI:0)。

简述蛋白尿的分类及发生机制:诱导期加速降低尿蛋白 改善免疫学指标(4)

图1:肾脏病理结果

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IV型),SLEDAI-2000评分:14分(重度活动)。

治疗:

治疗初期,患者出现尿量减少和心衰的现象,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迅速、平稳地滤除机体内过多水分,降低心脏负荷,以缓解其心衰。

在首次诱导期治疗时,启用贝利尤单抗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期间,患者尿量逐渐恢复、尿蛋白水平显著下降,治疗3个月内,尿蛋白降至低于3.0 g/24h、降幅大于50%,达到部分缓解(图2),激素用量亦稳步减少。其他临床指标,如Cr、Hb、PLT和白蛋白水平逐渐恢复正常(图3),抗ds-DNA抗体显著降低、补体升高,患者病情全面好转(图4)。目前,维持贝利尤单抗治疗,后续疗效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表1:患者治疗方案调整经过

简述蛋白尿的分类及发生机制:诱导期加速降低尿蛋白 改善免疫学指标(5)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