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研学基地(成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荐)
杜甫草堂研学基地(成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荐)学院集合西南政法大学高端法学师资、丰富科研成果、广泛实践经验,面向全国各级党政干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能力提升、知识更新及教育培训,针对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与需求,采取课堂教学、座谈交流、案例研讨、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水平。参观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西南政法大学培训学院是全国党政干部与公检法司等执法系统专业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和专门机构,也是西南政法大学开展社会服务与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窗口。
杜甫草堂是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杜甫先后在此居住近四年,创作诗歌240余首。唐末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宋元明清历代都有修葺扩建。
杜甫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比起“诗仙”李白的浪漫豪放,杜甫更热衷于续写现实主义诗歌。他的一生十分坎坷,我们只能从诗歌中看到零星半点的苦楚,更多的是哀叹民生了苦。读杜甫的诗,除了可以体味“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变迁,更可以结合杜甫的一生,来领会其中悲天悯人的仁者风范和期待国家昌盛、百姓安康的理想追求。杜甫同情在战乱中生活悲惨的人民,表达了仁民爱物的思想,这种对人民的同情与深爱,渗透于杜甫诗歌作品中,渗透于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
杜甫一生志存高远,却终难施展抱负且穷困潦倒、窘迫万分。然而,他坚守高洁、淡泊名利,尤其是毫不留情鞭挞贪官污吏,揭露贪腐者的奢侈聚敛,同情饱受盘剥之苦的平民百姓,表达了对实行廉政、奉行俭德的期盼。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最生动的教科书。我们学习和总结历史,就是为了要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和智慧。杜甫草堂博物馆作为省、市爱教基地,既承担着发挥博物馆社教功能的责任,也肩负着弘扬杜甫爱国主义精神的神圣职责。对于进一步发挥博物馆宣教职能,加强全民思想道德建设,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情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青少年在体验“成人”的过程中,感受成人的意义,领会杜诗中所反映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觉的社会良知具有积极作用。
参观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青华路38号
关于我们西南政法大学培训学院是全国党政干部与公检法司等执法系统专业培训的归口管理部门和专门机构,也是西南政法大学开展社会服务与实现多元化人才培养的重要窗口。
学院集合西南政法大学高端法学师资、丰富科研成果、广泛实践经验,面向全国各级党政干部及企事业单位提供能力提升、知识更新及教育培训,针对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与需求,采取课堂教学、座谈交流、案例研讨、现场参观等多种形式,不断提升干部教育培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