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大学讲的到底是什么(大学讲的到底是什么)

大学讲的到底是什么(大学讲的到底是什么)有人说,读《大学》可以养气,果然如此。每天早上面对松林朗诵《大学》《论语》,越来越习得其中的妙境。诚意正心,目前对我的启发最大。“诚于中,形于外”,是诚意的核心。君子慎独,切勿自欺欺人,因“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心不正,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去除愤怒、恐惧、偏好、忧患,以正心。认识和面对内心的浊念贪欲,明本心、致良知,每日省察,不断洗礼,不曾间断,一定会有新的进益。修身齐家,对于齐家的认识得到了校准。此处的“家”,是指古时候的大宗族,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等小家庭。修身,也就是孔子的“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问题更全面、理性、客观,“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以孝悌慈治家。最近在读《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这本书提到,家庭是世界的微缩景观,研究家庭可以了解世界,认识和处理家庭中的问题,如权力、亲密、自主、信任、沟通技巧等,是奠

《大学》的内容是三纲领、八条目。

三纲领就是: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所谓明明德,第一个明是动词,明德则是人本身有的品德,我认为与王阳明先生所提倡的致良知基本一致。亲民或新民,自古就有各派学者论述,我认为不管是亲,还是新,归根结底是对人民百姓的重视,是民为本的思想。止于至善,则是立志所在,立志做君子、做圣人,“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其先后,则近道矣。”

大学讲的到底是什么(大学讲的到底是什么)(1)

八条目就是对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条的阐发。

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治学重点,所谓“道问学”,认为每一个事物都有理,先求具体事物之理,积累多了,豁然贯通之后,就能了解了事物、万物、宇宙的根本之理;而与此相对的是陆王心学提倡的“尊德性”,认为“先立乎其大”,内在德性立住了,欲望等小事就不能夺其志了,也就是王阳明一直提倡的立志。

诚意正心,目前对我的启发最大。“诚于中,形于外”,是诚意的核心。君子慎独,切勿自欺欺人,因“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心不正,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去除愤怒、恐惧、偏好、忧患,以正心。认识和面对内心的浊念贪欲,明本心、致良知,每日省察,不断洗礼,不曾间断,一定会有新的进益。

修身齐家,对于齐家的认识得到了校准。此处的“家”,是指古时候的大宗族,而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三口之家、四口之家等小家庭。修身,也就是孔子的“修己安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看问题更全面、理性、客观,“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以孝悌慈治家。最近在读《新家庭如何塑造人》这本书提到,家庭是世界的微缩景观,研究家庭可以了解世界,认识和处理家庭中的问题,如权力、亲密、自主、信任、沟通技巧等,是奠定我们在世界上生活的重要部分。改变家庭即改变世界。

治国平天下,对于治国的认识得到了校准。“治国”是指治理诸侯国,要行仁政,尊德性,得民心,推己及人,不与民争利。其中讲到的“君子以财发身”对我的触动的也特别大,因为此前,跟刘先生曾多次探讨类似的问题,在典籍里读到了这些观点,如同明灯一样照亮一方求知困顿之地,非常敞亮。讲的是,君子把创造财富当作提升自己、扩大人生格局、完善自己的工具,对财富的追求并不是人生活的全部意义、也不是目的。治国平天下,最终归入百姓安居乐业,民生福祉。

大学讲的到底是什么(大学讲的到底是什么)(2)

有人说,读《大学》可以养气,果然如此。每天早上面对松林朗诵《大学》《论语》,越来越习得其中的妙境。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