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塔美食街晚上营业吗(水塔美食街封路倒计时3天)
水塔美食街晚上营业吗(水塔美食街封路倒计时3天)从中山大道这边的路口走进,第一家敖四烧烤永远是这条街的人气王。十年以上的老字号店面▼只有200米的街美食云集
33天前,江汉路步行街宣布将封闭改造,水塔美食街成为了围改进程中留下的一隅。
和已是一片“废墟”的步行街不:这里逐步恢复了元气,人日渐增多,似乎又变回了那条曾打败上海外滩、北京建外的全国最拥挤街道TOP4。
但就在昨天,当我再次来到这里,和老板们闲聊起近况时,他们告诉我:“5月12号,这里也要封路改造了。"
尽管官方新闻还没出,但倘若他们所言属实,那么就意味着,我们再度拥有这些美食不出一月,即将又一次失去。也许最好的告别莫过于再体会一遍它们的美味。
▼
只有200米的街
美食云集
十年以上的老字号店面
从中山大道这边的路口走进,第一家敖四烧烤永远是这条街的人气王。
做了十来年的敖四,凭借2个转动烤炉,仅用2项菜品:鸡腿和鸡翅,便已俘获了无数人的心,无论晴天还是下雨,总有一群人排着长队,就为那一口肉。
鸡腿烤得外酥里嫩,最外层的皮焦脆可口,不是很爱吃鸡皮的我,稍微尝试了一口,便意犹未尽。
内里的肉应该是腌制过的,和孜然的香气融汇在一起,很入味。不过美中不足的是,有一点点小小的腥味,介意的朋友可以谨慎选择。
再走过几个档口,小路易生煎包黄色的招牌便映入眼帘。如果你问我,武汉这么多家生煎包哪一家最合我的口味?三镇民生?阿宝生煎包?江汉路一绝?
NO,我还是会选择小路易。
他家的煎包含着充盈的汤汁,每一颗都很饱满,表皮又煎得酥脆平滑,不会过于焦糊,让人有充分品味的余地,很是有江浙风味。即使涨到了10块钱4个,性价比仍是不低,让人心甘情愿买单。
在小路易不远处的鞠氏黑芝麻糊,冬天时,门口的队常常排到转了一个弯。
这据说平均7分钟出一锅的手工现熬糊糊,是此条街上独此一家的特别存在。想必,没有哪个武汉姑娘伢的冬天不曾被它浓郁的黑芝麻香气充斥过吧?
芝麻糊再配上其斜对面的李强板栗,即使过了冬天,也能在梅雨时节的阴冷气候里,给人以最大的温暖。
早年间,在粒上皇还没有遍布大街小巷时,武汉人最常去买板栗的地方,除了武广后面的长城板栗,再就是这里了。
他们家板栗有多好吃?我姑妈家住在后湖,冬天常常搭上半个小时的车,就为来买上两三斤他家的板栗,解解馋。
没有开口的板栗,硬硬的壳子虽然有些难剥开,但一旦尝到内里糯糯甜甜的栗子肉,所有花费的力气都令人感到值得。
近年来的新晋网红小吃
到了夏天,人手一碗的甜品主角便会变成冰粉。
冰粉似乎是近两年才开始逐渐于武汉街头走红的。这晶莹剔透的食物,撒上糍粑、红枣片、 葡萄干 、花生米 、醪糟等辅料,满满一碗,光是吃前搅拌一下,已让人感到万分满足又口舌生津。
这条街上的冰粉不少,从团购10元不到的丝糖甜社到接近20元一碗的苹果妹,各有特色。但如果你问我推荐哪一家,那定是这家来自成都的龙冰粉。
均价10元一碗的价格,用料丰富,天气再热一点,还有冰汤圆卖,冰火两重天的体验,很是“渝化”。
当然,作为武汉人,一餐一定得有2样以上的东西。尽管一碗冰粉好像已能把人吃撑,但秉持着武汉老餮的习俗,必须还是得配些什么来一起食用才是最美妙。
火锅味的降龙爪爪,是首选。
皮卤得很软很软,完全吸收了汤汁的浓香馥郁之味,入口轻轻一抿就骨肉分离,软糯的口感之外是老火锅麻辣香醇的余味。
不喜欢吃卤的,可以选择旁边的球球烤爪爪。
和辣卤风味不同,烤制后的凤爪表皮带着一丝焦脆的口感,洒了芝麻,香气诱人。而啃完一整只,孜然特有的风味还残留在舌尖,让人意犹未尽。
值得一提的是,他家处理得比降龙要干净一些,每一根鸡爪的指甲都剪得精光,不会让人在视觉上有些反感。
当然,除了凤爪这种常见的烤物外,一些“别具一格”的烤物,在这条街上也能找到。
大盛烤脑花:脑花在炉子上冒着泡,咕嘟咕嘟的,越走近越能闻到一股子焦香。
等上片刻,迫不及待地挖上一勺:红油将脑花团团包裹住,每一口都能感受扎实的香味,孜然和辣椒的双重风味相碰撞,简直是嗜辣者的狂欢。
毫不夸张的说,这份不足5平米的小店,烤出来的脑花简直可以和声名远扬的重庆九村烤脑花相媲美了。
去年新开的烤腰子,亦是风味十足。
不过首先得声明一下,其上写的“武汉吃货研究所”可和咱们账号没任何关系喔~
但它还是深得吃货君的喜爱:膻味不是很大,10元一串,性价比很高。
它家有猪腰和羊腰,像我一样比较喜欢带点油脂口感的,推荐羊腰。烤得内圈很嫩,外圈不会特别肥,两者一口咬下,顺滑可口。
此外,猪腰筋也很有嚼劲,充满胶原蛋白,适合女孩吃。
承包武汉特色的过早店
除了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烤物这里都有所聚集,这条街的神奇之处还在于,武汉地道的过早在这条200m的街上也能找到,并且味道还不差。
辣妹子鲜鱼糊汤粉,是武汉为数不多,到下午还有糊汤粉卖的店。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你何时去,他家好像永远都没有油条。
没有油条的糊汤粉就像没有糊米酒的豆皮,被拆散的鸳鸯,总让人觉得差点什么。尽管他家用撒子来找补了。
撒子泡进糊汤里一小会儿再吃上,富有嚼劲的同时又带着鱼鲜味。细细的粉吃起来顺滑可口,胡椒也带着一丝辛辣,令人在夏初的骄阳下,吃上得酣畅淋漓,好不快活。
紧邻其左的老吴记水饺,卖着很多老武汉人小时候对”馄饨“最初的印象:薄薄的皮,一小坨肉,尾巴拉得很长一片,浮在汤里。
多年下来,一碗从4元涨到10元,最初的味道还是不变,纵使武汉开了愈来愈多的新式水饺店,但这一小口,仿佛才应是武汉人记忆中的古早味。
就和这条街一样,纵使近年来,更迭的店面不在少数,但每当走在这里,就仿佛又回到了最初走在这里时的古早感:被种类繁多的美食看花了眼,被消防局门口的救火龙飒到冒星星眼……而好几代人的青春亦都能在这里找到印记。
▼
美食以外
几代武汉人的青春记忆
1906年,宁波商人宋炜臣邀集10名巨商,成立“商办汉镇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宗关水厂和“第一高楼”汉口水塔。它们让汉口比武昌早25年用上自来水。
但对很多武汉人来说,汉口水塔不止是曾经的”第一高楼“这么简单。在40~60后心中,这里曾是大汉口最繁华的存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爱跳舞的”班子们“总爱去这里碰头,然后再去周遭的舞厅跳上诸如三步踩之类时髦的舞步。
之于80~90后,美食的云集比其在历史上的地位更加重要,在汉口,它是远远超越户部巷的存在。
40后 蒿奶奶:
『我以前住六渡桥,我年轻的时候,水塔还是个“气象台”,各种大字报贴在塔楼墙上,我们就会在这里了解新闻。86年的时候,不是变成商场了吗?就蛮多广告牌在这边,也还没这么多吃的。
2000年以后,我们家搬到香港路了,我和老伴没事就会搭个车来江汉路逛逛。13年,老头子走了。我几乎再也没有来过江汉路,上次还是军运会,我孙姑娘带我来逛了逛,完全变了个景象啊!跟以前完全不一样,变化太大了!』
60后 彪哥:
『我小时候住花楼街,二十几岁时喜欢跳舞,那个时候民众和旋宫都是舞厅,我就总是往江汉路这里跑……我记得,水塔上面好像也有个舞厅?现在完全拆变了咩,不过我每次跑车路过,都蛮想找个机会吃哈子的。每次来江汉路,我都拉着我老婆来水塔这里吃一圈,感觉好多吃的啊!』
80后 毛毛姐:
『水塔这里,是个武汉的特色吧!很多外地朋友,每次来问我有什么好吃的位置,我都说你去水塔一家家的吃。
不过,我以前都是自己吃爽,现在有了孩子,想坐着安静吃个东西挺难的,很多时候都是去买了打包回来吃,虽然有点麻烦,但还是挡不住我们对美食的喜爱,隔段时间就会来上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作为95后,水塔美食街在我的印象里,则是初中和同学约在happy站台碰面前,会走过去端上一碗凉面,抵抵饿气;成年后谈恋爱,和男友约会时一起走上一圈,排队买些小吃的存在。
后来,曾经在钱柜唱着《那些花儿》的同学们也没能逃过各奔东西的未来,并肩坐着分享同碗糊汤粉的男友也终究离开,诸如此类的散场,似乎和那些岁月更迭中, 没能逃过“昙花一现”命运的店面有着不可言说的共通之处。
//水塔街上的联保里,和外面的嘈杂截然不同,氛围宁静而安详。
但,这条街还在。或许一条老街最美妙的意义莫过于,无论你曾在这里发生过什么,愉悦或纷争,都能被其沉静地“包容”,一如对天南海北美食的包容,一如那屡次路过,却鲜少有人会想去探究的联保里内,安宁的氛围:不管外界多么纷纷扰扰,其内里的烟火气和人情味,仍旧生生不息。
水塔美食街的小店你吃过哪家?
最喜欢吃哪一家?
欢迎在评论区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