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边城最动人的瞬间,我许下最美的期待

边城最动人的瞬间,我许下最美的期待70岁的祖父撑了一辈子的渡船,为人正直、忠厚,心甘情愿地做着这个职务,风雨无阻地守在船头,只图个逍遥快活、清净自在。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茶峒这座小城依山傍水,在距离茶峒城一里路的地方,有个“碧溪岨”的渡口,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一座白色小塔,和一座孤零零的房子,一只渡船,一只黄狗,祖父和翠翠以撑船为生。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那时,我对傩送心生不满,心想:即使他回来了又如何,时过境迁,翠翠会忘记他的。

《边城》——是一部让人久难释怀的作品,美丽又忧伤。

感谢沈从文先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如此令人动容的故事,也编织了一场理想却又没有结局的梦。

边城最动人的瞬间,我许下最美的期待(1)

在我还只有十几岁的时候,读到这本书时,并没有太深刻的印象,我只记得书的末尾,翠翠的命运是一个极大的未知,便觉得不太完美。

文末写着:

到了冬天,那个圮坍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那时,我对傩送心生不满,心想:即使他回来了又如何,时过境迁,翠翠会忘记他的。

茶峒的秀山碧水,让人深陷的“桃源梦”

边城最动人的瞬间,我许下最美的期待(2)

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茶峒这座小城依山傍水,在距离茶峒城一里路的地方,有个“碧溪岨”的渡口,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一座白色小塔,和一座孤零零的房子,一只渡船,一只黄狗,祖父和翠翠以撑船为生。

70岁的祖父撑了一辈子的渡船,为人正直、忠厚,心甘情愿地做着这个职务,风雨无阻地守在船头,只图个逍遥快活、清净自在。

还有那在风日里长大的翠翠,皮肤黑黑的,却有一对水晶般的双眸,天真活泼、乖巧懂事。

这茶峒的山有多么秀美,这茶峒的人就有多么善良;这茶峒的水有多么澄澈,这茶峒的人就有多么淳朴。

我一闭上眼睛,就能想到那那潺潺的溪流、啾啾的鸟鸣、过渡人的装束、翠翠和爷爷的谈笑,和谐、静谧、安详、纯粹......风景和人都至善至美,这就是我们向往的桃花源。

虽然这种地方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我们却愿意去追寻,愿意在这幻想出来的梦境里怡然自乐。

“水满则溢”,人一定要给自己的心留出一块空地来,好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安放。

茶峒人的质朴善良,是对人性最美的渴望

边城最动人的瞬间,我许下最美的期待(3)

边城最动人的瞬间,我许下最美的期待(4)

船总顺顺曾是个军人,因为得了脚疯痛回到了家乡。

后来事业顺遂,又为人公正、广结朋友、乐善好施,可他一面辛苦赚钱,一面又将赚来的钱洒脱散去,故不能同贩油商人一样暴发起来。但他照旧是个善良大方的人,便因此成了茶峒“高年硕德的中心人物”。

这种人物的确难得,既有礼教中勤劳的美德,又有江湖的侠义风范。

顺顺的两个儿子,一个18岁,一个16岁,虽家境富足,但他们绝没有富家公子好吃懒做的坏毛病。学应酬、学贸易,有勇气有义气,又和气亲人,不骄惰,不浮华,不倚势凌人,可谓“仪表堂堂”、“文武双全”,父子三人备受尊敬。

军官与民同乐,主仆和谐共处,百姓之间友好大方,这可能是沈从文先生对人性最美的渴望,也是他对故乡人情的一种深深的眷念。

有趣的是,文中写道:“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讲道德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

无论世俗多么不堪,这里也没有偏见,每个人都坚守着人性的底线。

边城最动人的瞬间,我许下最美的期待(5)

虽然祖父和翠翠过得清贫,但十分快乐,人人都对他们友好热情,没有人因为翠翠的父母未婚先孕而对他们带着有色眼镜。

过渡的要多给钱他绝不要,别人要喝他的酒他绝不吝啬,商人们送他粽子、猪肉,顺顺送他烧酒、鸭子,就连他去世后,茶峒的人自发地送肉菜粮食、运棺木、做法事、帮忙撑船、照看翠翠......各尽所能,好让老人家入土为安。

能过上这种日子,哪怕穷苦一点也值了。

可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淳朴和热情似乎太理想了,正处于混乱中的中国,其他地方的人都在生与死的边缘挣扎,都市里的人要么还在受着旧社会的罪孽,要么正在新社会的洪流中奔波,茶峒的人如此潇洒惬意,这般遗世独立倒显得孤寂了。

这里滋养不了斗争、邪恶、仇恨的的气焰,因为这里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

其实,这“另外一个地方”就是在沈从文先生的心里罢了。

阴差阳错的误会,命中注定的别离

边城最动人的瞬间,我许下最美的期待(6)

这个只属于这个青山绿水的小城,没有阿谀奉承、没有荒芜聊乱、没有压迫,可就是在这样好的地方,也有令人遗憾的事。

翠翠的母亲和父亲便是一个悲剧。

祖父中年丧女,腰背微驼白发满头,翠翠尚在襁褓就没了双亲,这相依为命的一老一小多令人心疼啊。

祖父为了翠翠不再重蹈覆辙,为她的婚事费尽苦心,但又完全遵从翠翠的心意。

天保大老向祖父提亲娶翠翠,大老是个有出息的人,为人又正直,又慷慨,若翠翠能嫁给他也算是一桩好姻缘,可爷爷不了解翠翠的心意,不敢贸然应下。

由翠翠和她母亲的两件事,可以看出祖父的开明。

他既没有责备自己女儿的不懂事,也没有急着让翠翠去攀富裕人家,秉性使然,一切都要尊从自己的内心。

边城最动人的瞬间,我许下最美的期待(7)

当两兄弟都知道了彼此对翠翠的心意时,大老为了成全这一对鸳鸯便选择退出,便驾船下行。

不曾想大老被淹死在茨滩的漩涡里了,二老便以为,这老头是故意为难哥哥,若是他爽快地答应了哥哥的提亲,哥哥就不会驾船远行,自然也不会丧命了。

作为兄弟,他希望哥哥好,自然愿意用自己得不到翠翠的痛苦来换取哥哥的生还。他不能坦然地和翠翠在一起,且误以为翠翠不理会他,恰又被中寨来的提亲所催促,他只好离开这里。

与其说二老的离开是躲避,不如说是伤心所致。

船总也忽然对祖父冷淡了,他知道二老心仪翠翠,可翠翠原本是大老的媳妇;再者,他也认为大老的意外与好事的祖父脱不了关系。虽然这里的人对于婚嫁之事较为开明,但丧子之痛带来的心结实在难解。

边城最动人的瞬间,我许下最美的期待(8)

谁曾想大老这只水鸭子竟会被淹死呢,这只能归咎于命运不济吧,而翠翠的命运似乎也跟着风雨飘摇起来。

在这一场事故中,谁都没有错,可谁都相互牵连着。

正如当时的社会现实,互不理解,互相误会。

祖父得知二老去了桃园走了,心里突然搁下了一大堆心事,眼里满是伤心和绝望,最终遗憾离世。

塔坍了,祖父去世了,二老走了,翠翠终于明白了一切,可一切似乎都晚了。

她不能再害怕打雷下雨了,她要自己撑起渡船,要独自为生活去奋斗,可怜她才15岁。

在白雪皑皑的严冬,那个孤苦伶仃的身影漂泊在小溪上,她在等客人,还是在等心上人呢?

边城最动人的瞬间,我许下最美的期待(9)

傩送还会回来吗?

我想一定会的。

可是他回来了,他还能和翠翠走到一起吗?这个是没有答案的,但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份期许。

我想,如果若干年后翠翠和二老真能走到一起,一定会很幸福。

大老二和二老都不避讳自己的感情,还相约唱歌表白,茶峒人对于爱情从不遮掩,表露真性情;他们也都愿意娶船夫的女儿,而不是攀高踩低;也不像封建礼教那般全凭父母的安排。

这个地方好是好,这个地方却令人伤心。没有永远的相聚,总有人会先离开,有情人也无法相守。

可无论如何,都得活下去,唯有活下去,一切才有希望。

边城最动人的瞬间,我许下最美的期待(10)

《边城》是情义之伤,是民族之伤

《边城》之伤是他的孤独,《边城》之美是他的向往。

而在中国革命的浪潮中,这样的小情小爱似乎格格不入,故事里的美好与现实的黑暗大相径庭,因此,先生在序言里写道:

“这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这类作品里没有新思想,没有现代文明,尽是对古朴的怀念和对自然的崇敬,因此不能引起人的共鸣和推崇。

很难有人理解他,就连她的妻子张兆和也曾在《后记》中写道:

“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懂得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的,现在明白了。”

可这个作品里饱含了沈从文先生执着的民族情怀,这个民族拥有的一切美好的品质,勤劳勇敢、真挚诚恳、与人为善,但我们也应该明白:只要是活在世上,就没有像天堂一样的地方。

他不急于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更多的是对故土人情的怀念,对这个民族正在丢失的传统美德的担忧,这样的人,心中装着民族大义,岂能说他没有家国情怀呢?

他知道一切都将在大浪淘沙中消失殆尽,唯有新鲜事物能站稳脚跟,因此,只能在内心去找寻理想的人性和道德。

可回过头来看,在21世纪的今天,这个民族历经了近一个世纪的沉浮,我们再次品读这样的作品,才知道它带给我们的精神慰藉有多可贵,它的美好是我们的至高理想。

因此,我热爱《边城》,热爱沈从文先生。


本文原创首发:一往情声

文中图片源自影视剧《边城》,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