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每次听他演唱都不禁泪目(都说他的歌难听)

每次听他演唱都不禁泪目(都说他的歌难听)01《童年》将生活唱透的罗大佑,在他的歌里装着人生所要经历的一切。李宗盛说:“我不是大哥,罗大佑才是我的大哥。”高晓松也盛赞:“他就是我心中的‘神’。”更有金曲奖评:“罗大佑作品的批判和社会启蒙意识、大时代感以及摇滚与东方美学的结合,堪称华语乐坛的丰碑!”

曾经有人说,“好的歌就像时间胶囊,里面装着人生所要经历的一切。”

在三十秒快餐音乐盛行的今天,人心愈发浮躁。甚至很难静下心来去听一首三分钟以上的慢歌。热榜被快歌占据,那些讲述人生命题的深刻歌曲,也仿佛都被情情爱爱所打败。

那些经典之声随着潮流被推向了浪底,但却永不褪色。

曾几何时,有“台湾流行音乐教父”之称的罗大佑,是无数流行歌手的音乐启蒙。即便时过境迁,他的歌依然耐人寻味。他告诉我们,丰满的人生,从来不只有小情小爱。更有生活起伏,落魄迷茫,心灵叩问,社会反思,以及积极乐观的精神。

李宗盛说:“我不是大哥,罗大佑才是我的大哥。”

高晓松也盛赞:“他就是我心中的‘神’。”

更有金曲奖评:“罗大佑作品的批判和社会启蒙意识、大时代感以及摇滚与东方美学的结合,堪称华语乐坛的丰碑!”

将生活唱透的罗大佑,在他的歌里装着人生所要经历的一切。

每次听他演唱都不禁泪目(都说他的歌难听)(1)

01《童年》

池塘边的榕树上

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

操场边的秋千上

只有蝴蝶停在上面

这首脍炙人口的《童年》,发行于1982年。歌里所描绘的画面,正是70、80后童年的真实写照。欢快的旋律响起,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就会浮现在人们眼前。

儿童也总有长大时。当成年人再度回味,那些回不去的美好,那些消逝的青春,都变成了怅然若失的情愫。

尽管年轻一代人的童年,环境背景已然和歌里所唱不同。但那种对过去的怀念、对美好的憧憬、以及对未来无限的遐想,却是每个时代人们精神上一以贯之的共同之处。

在今天,描绘“童年”的歌曲不胜枚举。但论经典,还是罗大佑的这首能让人深有共鸣。

02《之乎者也》

眼睛睁一只嘴巴呼一呼

耳朵遮一遮皆大欢喜也

大家都知之大家都在乎

袖手旁观者你我是也

罗大佑1954年生人。26岁时,结束医学院的学习来到台北。他一边在医院工作,一边写歌。28岁时,他发行了首张专辑《之乎者也》,并扬言道:“这里没有不痛不痒的歌。”

在这张专辑中,我们看到了罗大佑批判性的色彩。当时的流媒则这样评价:“罗大佑的歌曲超越了流行音乐的藩篱,承载了很多思想内涵和文化使命;利用摇滚乐的形式对20世纪七十年代的校园民歌进行了一次革命……”

当时音乐环境凋敝,一边是意识形态浓厚的民族音乐,一边是风花雪月的靡靡之音。而罗大佑的作品仿佛为乐坛投下了一颗深水炸弹,激起了千层水花。

在《之乎者也》中,他对盗版盛行的斥责,对音乐界粗制滥造的批判,人们没有发言权的诉求,他激烈地表达着台湾青年的精神需求。

敢于发声的罗大佑,正代表了年轻一代的反叛与不妥协。人们形容他沙哑的嗓音犹如锋利的手术刀,将真实的生活撕开。作为划时代的创作者,罗大佑的作品对听众有一种莫可名状的震撼力。

每次听他演唱都不禁泪目(都说他的歌难听)(2)

03《鹿港小镇》

当年离家的年轻人

台北不是我的家

我的家乡没有霓虹灯

繁荣的都市 过渡的小镇

徘徊在文明里的人们

时代在变迁,城市化进程飞速,乡镇的人们纷纷离开故土,来到霓虹闪烁的大城市。时至今日,这首《鹿港小镇》依然生动地传达着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拼一族的心声,在不属于自己的繁华都市碰得头破血流后所发出的感概。

人生无常渺小、现实残酷无情。

“台北不是我的家”与“归不得的家园”,深刻地将打工者进退两难的处境道出,地理上甚至是心理上的遥远距离,让在外漂泊的人不仅找不到归属感。看尽繁华与故乡精神上的割裂,也无法真正意义上地回归。

前进不知方向,看不到未来;后退找不到出路,没有归途……

衣锦还乡、或在繁华都市立足,只属于少数打工者的成功。而更多的,则是经受着梦想破碎,生活迷茫,情感困顿的境遇。一边喟叹“回不去了”,一边怀念家乡的美好罢了。

04《未来的主人翁》

我们不要一个被科学游戏

污染的天空

我们不要被你们发明变成

电脑儿童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远模糊

的地平线

我们不要一个越来越近沉默

的春天

罗大佑就像一名预言家,早早地预知了人在城市里的异化。

在那里,被当成未来主人翁的年轻人,异化为工业流水线的零件,慢慢地生锈。变成被科技污染的电脑儿童,对着电脑发呆;被社会隔离的钥匙儿童(留守儿童),对着墙壁沉默。

他的词,锐利如针,戳破了象牙塔里的美好。曾经那些背井离乡、找不到梦想、做着流水线工作的年轻人,被高昂的房价禁锢,蜗居在出租屋里。梦想被日复一日的操劳所消磨,只能在虚拟的互联网世界中寻找快乐……

昔日的场景,在今天如数复刻。

正如高晓松所说,“这是罗大佑为我们提前了30年写好的挽歌。”

每次听他演唱都不禁泪目(都说他的歌难听)(3)

05《东方之珠》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罗大佑在专辑中写道:“一百五十多年来,香港就在被遗弃中成长,在东方与西方的夹缝中妥协求生存。她的历史就是一段梦的轨迹。于是我知道,在历史与未来之间,我们正在梦幻里,在她的怀抱里,迈向一个只有她知道的未来。”

在香港回归问题上,罗大佑始终心系于此。这首《东方之珠》,罗大佑把对祖国深情凝重,对香港的珍视,对今昔的感叹,对未来的期许,都融入其中。

诗人艾青曾写过:“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如这诗句般动人心魄,香港则被比喻为一位饱经风霜的恋人,她有着迷人的气质,也拥有着无尽的关爱,人们爱的她深沉内敛,而她也永远属于黄皮肤的华夏民族。



06《滚滚红尘》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于是不愿走的你

要告别已不见的我

电影《滚滚红尘》,讲述了一段动荡的大时代中,无惧世俗眼光、全情投入、不计后果的真挚感情故事。这首同名插曲,将张爱玲对胡兰成的感情纠葛描绘地生动具象。

独特而动听的旋律风格以及优秀的演唱实力让这首曲子几乎成为当时陈淑桦的标志。罗大佑一贯的率性中透着柔情,若干年之后,这首主题曲依然穿透了滚滚红尘,留在我们的耳畔心间。

人们说,罗大佑是站在俯瞰芸芸众生的角度,以悲天悯人的旋律来唱尽世间情怀。尤其那些历经世事浮沉的人,当听到这熟悉的旋律和歌词时,记忆便会如老照片一样浮现在眼前。

“前世流转的因果,刹那阴阳的交流。” 情爱是人们恒古不变的话题,罗大佑则将爱情的谜题拆解地细腻而深邃。或许听了他的歌,才知道何为往事如烟,情深至死不渝。

每次听他演唱都不禁泪目(都说他的歌难听)(4)

07《你的样子》

不变的你 伫立在茫茫的尘世中

聪明的孩子 提着心爱的灯笼

潇洒的你 将心事化进尘缘中

孤独的孩子 你是造物的恩宠

电影《阿郎的故事》充满了戏剧张力,故事的本身围绕着成长展开。年轻时的周润发精彩演活了一个可以为了儿子浪子回头、低头做人,甚至不要命的爸爸。

《你的样子》作为插曲,加重了人物之间的情感羁绊。热泪、遗憾、绝望,这些复杂的情愫交织在一起,直戳听者泪腺。音乐响起,阿郎的人物形象也使人印象深刻。

同样,这首歌本身也传达出深邃的人生感悟。

世上没有两个一样的人,正如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某种程度上,我们都是孤独的个体。不被理解,不被身边的人所接受。但每个人却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即使没有人喝彩,前路渺茫,踽踽独行,也不能迷失自我。

08《光阴的故事》

风车在四季轮回的歌里

它天天地流转

风花雪月的诗句里

我在年年的成长

几年前,一部台剧《光阴的故事》上映,描写了上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发生在台湾眷村里的故事,几个家庭,几代人的悲欢离合,人物关系、文化生活,在这里转变,生根。导演觉得罗大佑的《光阴的故事》最能概括这个变迁。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小时候总盼望着长大,长大后却又总是怀念过去。人们的情感总是相对矛盾,但是却又无法改变。青春易逝,韶华易老,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也带走多愁善感的青春。

从稚嫩懵懂到成熟稳重,成长带来的变化,在罗大佑的歌里愈发清晰。

每次听他演唱都不禁泪目(都说他的歌难听)(5)

09《恋曲1900》

苍茫茫的天涯路是你的飘泊

寻寻觅觅长相守是我的脚步

黑漆漆的孤枕边是你的温柔

醒来时的清晨里是我的哀愁

一首经典的音乐,它承载的是一个年代的回忆,跨越了地域与时间。

《恋曲1900》中诠释的爱情,是独立的、是平等的。在那个古早时期的爱情观,到今天仍为适用。爱情如梦幻泡影,罗大佑也谨以此歌告诫在懵懂感情中走不出所谓承诺的男女,珍惜眼前,珍视当下。

10《野百合也有春天》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

娇艳的水仙

别忘了寂寞的

山谷的角落里

野百合也有春天


即便身处绝境,也不要放弃自我。一首《野百合也有春天》,劝慰着我们不要失去希望。

即使在一个被人遗忘的山谷,连太阳都照不到的地方,野百合依然顽强地生长着,这股野生的力量,令人心生敬意。

即便没有玫瑰鲜艳,没有水仙娇嫩细腻,可是坚强,耐性,包容纷扰的胸怀,都让它终有一天能拥有属于自己的阳光与春天。

白岩松曾说:“通过罗大佑的音乐,可以在歌声中找到10年前的自己,他的歌适合在很个人的空间中,安静地去面对和回忆,罗大佑是一个人的两个极端,一个是摇滚的、哲学的、理性的,另一个则是伤感的、脆弱的、柔情的。”

其实,无论哪一面,罗大佑都在用他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在他的歌里,早已将我们要经历的世事唱透。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