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他五岁丧父,八岁丧母。刚念小学三年,就被迫停学。好在有祖父母扶养,断断续续改读了五年农村私塾。五年时间里,杨美煊为生计奔波,经乡人介绍民间好几家工艺厂学艺,因为太过年幼,屡次碰壁。杨美煊,1937年出生于原莆田县华亭镇埔头自然村。01青年杨美煊杨美煊何人?答曰“苦命人”。知晓杨老过往者,无不感叹上天待人是何等不公。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1)

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最后成为莆仙文化的捍卫者

编辑:闻道 供图:方晓

他5岁丧父,8岁丧母。15岁前往莆田龟山寺当招客,随后遁入空门。但他从不气馁,在寺庙苦修学习,在19岁时考入院校,成为中国佛学院首批本科毕业生。此后机缘巧合,他接触到莆仙戏剧,加入莆田县编剧小组。他将余生全部奉献给了莆仙戏剧的发展,也见证了莆仙戏从繁荣走向衰弱。耄耋之年,他忍着病痛折磨,提笔著书,捍卫莆仙戏剧文化。

他是杨美煊,是地方文化研究学者,是莆仙戏的捍卫者,却在2022年1月11日悄然离世……他为莆仙文化奉献了一生,他的故事应当为更多人所知,他的捍卫不应该是寂寞孤独的。

01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2)

青年杨美煊

杨美煊何人?答曰“苦命人”。知晓杨老过往者,无不感叹上天待人是何等不公。

杨美煊,1937年出生于原莆田县华亭镇埔头自然村

他五岁丧父,八岁丧母。刚念小学三年,就被迫停学。好在有祖父母扶养,断断续续改读了五年农村私塾。五年时间里,杨美煊为生计奔波,经乡人介绍民间好几家工艺厂学艺,因为太过年幼,屡次碰壁

学艺不能,杨美煊想要参军,无奈年龄又不够。

如此童年经历,杨美煊非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在苦难里磨练出坚强的意志,从未放弃任何能够改变命运的机会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3)

1998年杨美煊在台湾参加学术演讲

杨美煊的祖父年近八旬,是一位皈依佛教多年的老居士。一日,三紫山上龟山寺老当家拜访。老当家对其祖父说:

“老居士啊,您多次说这孙儿父母已故,少年停学,非常可怜。我们寺内‘客厅’少一位烧开水泡茶的‘招客’,你孙儿愿意的话,可以上山去当小招客。闲时还可以参加青年僧众学习班,学习文化。”

十五岁的杨美煊站在门外听得一清二楚。他似有所感,走进内间说道:“爷爷,我愿意去龟山寺当招客!”

02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4)

莆田龟山寺 图:木痴

孤儿末路,落入空门。”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一书的后记中,杨美煊总结了龟山寺之行对人生轨迹的改变。当招客的半年时间里,杨美煊的工作、学习成绩都经常得到全寺僧众的表扬。

同年秋天,寺里住马来西亚弘扬佛法多年的满临法师回国,听闻招客杨美煊的经历,见他聪明伶俐,颇有慧根,特地请其祖父上山叙旧。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5)

图:木痴

法师怀着非常慈悲的心情告诉杨美煊祖父:“我对你孙儿幼失怙恃,同情至极。如果你们全家同意的话,我愿出资培养他读书,将来想要出家,就拜我为师,不想出家则谊为父子。”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6)

龟山寺 图:木痴

杨美煊酷爱读书,一直苦于无人栽培。得知有机会再续学业,他欣然答应。对出家之事,也认为是与佛有缘,结合过往种种,认定自己是“出家命”。

于是杨美煊在莆田龟山寺正式出家。后机缘巧合,又到厦门南普陀寺居住修学。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7)

南普陀寺 图源:百度百科

1956年春天,北京开办中国佛学院并向全国各寺院招生。杨美煊在《人民日报》上看到此消息,经南普陀当家同意,向厦门市宗教局送上报告,要求到北京考试。

此次进京,杨美煊顺利通过考试,被录取为中国佛学院第一届本科学生。时年,他刚满19岁。

03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8)

莆仙戏“弄八仙” 图:木痴

1959年,杨美煊从中国佛学院本科毕业回到厦门。时逢莆田县专业剧团“荔声剧团”到厦门市公演,杨美煊被几位同乡拉去看莆仙戏,首夜演出剧目《城下夫妻》。

演出结束后,杨美煊觉得剧本和导演都可以,于是写了一篇小剧评赞扬家乡的戏,发在《厦门日报》副刊上。

善因结善果。”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9)

翌日下午,莆田戏剧界当时的支部书记兼团长余平同志,带随团老编剧陈文麟老师登门拜谢。

相谈过程里,得知杨美煊身世,余书记推荐他到荔声剧团当文书兼文化教师教演职员,一边学编剧写剧评。

1960年1月4日,杨美煊到莆田县荔声剧团报到,转正后转入莆田县编剧小组

谁曾想,这一待就是近六十年时间。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10)

1991年杨美煊参加目连戏研讨会

深入学习了解莆仙戏后,杨美煊立即为戏剧里的“爱恨情仇”所着迷。剧中人物命运的颠沛流离,多次触动他的心弦。

他怀抱最诚挚的情感,去面对并学习厚重的莆仙文化,苦心钻研前辈剧作者代代相传的写“戏肉”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11)

所谓“戏肉”,是古代莆仙戏作者自造的戏曲术语,指全剧人物血肉、故事情节结构、全剧悬念等综合内涵。

杨美煊说:“没有戏肉的剧本,被历代艺人们斥为‘有骨无肉’,或‘骨瘦如柴’。”

04

经过学习和沉淀,杨美煊很快展露出其创作天赋。

在职期间,他统共编写莆仙戏曲50多部,其中《刘贺登基》深受中国戏剧泰斗张庚先生的赏识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12)

《刘贺登基》剧照

1979年由莆仙戏三团首演的《孟丽君》更是创造了莆仙戏票房的奇迹,场场爆满,一票难求

还有《韩贞姬》《阿溜过臼杵关》《三请樊梨花》《将军恨》等剧也是享誉莆仙。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13)

1991年莆仙戏《傅天斗》剧照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多媒体的出现不断地冲击着莆仙戏剧。看戏的人越来越少,莆仙戏的市场不断缩小,从大众文化缩退成小众文化

时代的变化左右着莆仙戏剧的发展,杨美煊置身其中,见证了莆仙戏从繁荣慢慢走向衰弱。作为地方学者,他对莆仙戏剧文化的没落深感痛心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14)

莆仙戏文化 图:木痴

眼看莆仙戏文化的精髓在时代的潮流里不断迷失,杨美煊提笔著书,想要为莆仙戏文化留存点什么

《杨美煊剧作选》便是为兴所驱的写作,书籍收录了杨美煊的剧作代表,剧本语言古香古色,有浓厚的“莆仙味”。为此,该书被评为莆仙乡土戏剧的守望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15)

而为了后世的戏剧爱好者能更全面深入地了解莆仙戏,在好友郑怀兴的一再鼓励下,杨美煊决定出版《莆仙戏文史论集》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16)

此书凝聚了杨老毕生的心血,是莆田近半个世纪来戏剧史及戏曲艺术研究的重要成果

05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17)

杨美煊与南戏专家刘念兹合影

杨美煊曾数次陪同著名南戏研究专家刘念兹先生在莆进行南戏遗存的田野调查,对莆仙戏剧种及传统剧目研究的多个根本性问题有独到的见解

他对戏剧的观点,常被国内戏剧界同仁所引用。为此,《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一书在莆仙戏剧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18)

立志著书时,杨美煊已值耄耋之年,患有轻微“脑梗塞”病。众多好友得知杨美煊要写《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皆鼎力相助。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19)

方晓(左)杨美煊(右)合照

到书本的校对环节时,杨美煊的老病发作,天天服药,症状却无法减轻。如此情况下,他仍挂念着《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的出版工作。

法不孤起,缘会而生;众缘会合,事无不成。”

2020年,集众人之力,《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成功出版成册。莆田市图书馆当即收录500本,莆仙戏剧圈和莆仙戏爱好者更是人人争相传阅收藏。

杨美煊终于了却一桩心愿,为莆仙戏文化留下昂贵的珍宝。

06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20)

除莆仙戏外,杨美煊还是佛教史研究学者。他耗费近20年时间潜心于佛教史研究,发表数十万字文稿。出版有专著《龟洋古刹》和《古囊名刹》。

另外,杨美煊还是一位诗人,擅长撰写对联,佳作无数。曾被推选为“莆风诗社”社长,德高望重,为当代莆仙文坛所崇仰

莆仙戏状元第一名(他15岁剃发出家19岁考入院校)(21)

退休后的杨美煊给学生授课 讲解莆仙戏文化

同时,杨美煊先生还曾经连任五届莆田市政协委员,热心公益,仗义直言,屡获优秀提案表彰,颇受群众爱戴。

就是这么一位德高望重、极力捍卫莆仙文化的老者,却在2022年1月11日凌晨驾鹤西去。一众友人惊闻噩耗,久不能言。

大家一致认为,这样一位于莆仙地方文化有卓越贡献的老者,实在不该寂寞离世。于是众人自发书写悼文,追思杨老。

其诗友“壶雪君”于悲伤中连夜写下了《闻杨老美煊腊八夜仙逝有怀》:

未俟春风至,鸡鸣控鹤归。

骚坛思泪热,戏苑悼声悲。

曲妙人情尽,禅深世事稀。

百年如一梦,此老号扬眉。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杨老一路走好!

参考文献:

01.杨美煊《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 后记

02.王鸿 《觉海行舟说梨园》——《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序

03.王评章 《杨美煊莆仙戏文史论集》序文

04.方晓 《这个冬天里,莆仙戏双星陨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