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日出东方hp(日出东方风云涌)

日出东方hp(日出东方风云涌)“成年累月做牛马,吃喝如猪穿如柳,军阀刀鞭粘满血,工人何时能出头!”愤怒的呐喊和控诉以一首歌谣的形式,在京汉铁路工人中间传唱。20世纪初,军阀混战,列强入侵,贫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不得不去铁路上谋生。当时京汉铁路工人每天劳动长达12—17小时,遭受着名目繁多的各种剥削和压迫,违反工厂规定动辄便是罚款挨打,甚至是被开除。其劳动强度如此之大,剥削压迫如此之重,工作一天的工资仅为二角钱,而一个不劳而食的总工务段段长每月工资则高达一千三百元。二七纪念塔的建立是为了告慰和怀念所有参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而牺牲的烈士,缅怀其革命精神和坚定意志。它自诞生之日就顶着历史光环,镌刻着红色基因,是郑州历史的重要承载者之一。一句家喻户晓的“不到二七纪念塔,就不算来过郑州”,更是表明了其在郑州人心中的地位。二七纪念塔塔高共14(2✖️7)层,塔内走廊中的铁轨扶手、窗雕等带有铁路元素。在二七纪念塔内,陈列了大量有关“二四

扫一扫 看视频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潘志贤 实习生姚敏霞

拥有3600多年历史的商都郑州,素有“绿城”之称,更是一座带有红色基因的城市。郑州是“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策源地之一,素有“二七”名城的称号,1971年,在“二七”惨案烈士殉难地建立的二七纪念塔,正是这个英雄城市的象征。

如今,每逢整点,矗立在郑州市中心二七广场上的二七纪念塔,就会响起报时的钟声和《东方红》乐曲。这是一座造型独特的地标性建筑,平面呈两个五边形并联的独特连体双塔,仿古挑角飞檐,绿色琉璃覆顶,塔顶建有的钟楼和六面直径2.7米的大钟是整座二七塔的重心和灵魂。

日出东方hp(日出东方风云涌)(1)

二七纪念塔的建立是为了告慰和怀念所有参与京汉铁路工人罢工而牺牲的烈士,缅怀其革命精神和坚定意志。它自诞生之日就顶着历史光环,镌刻着红色基因,是郑州历史的重要承载者之一。一句家喻户晓的“不到二七纪念塔,就不算来过郑州”,更是表明了其在郑州人心中的地位。

二七纪念塔塔高共14(2✖️7)层,塔内走廊中的铁轨扶手、窗雕等带有铁路元素。在二七纪念塔内,陈列了大量有关“二四”大罢工和“二七” 惨案的图片、实物和史料,以详实的内容再现了这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那是一段艰难的历史。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郑州分工会委员长高斌在二七大罢工中壮烈牺牲,烈士之女高玉霞生前曾说道:“不怕你笑话,那个时候,连一个窝窝头掰了掉地下一点点,都得捡起来。”

20世纪初,军阀混战,列强入侵,贫困的农民和手工业者不得不去铁路上谋生。当时京汉铁路工人每天劳动长达12—17小时,遭受着名目繁多的各种剥削和压迫,违反工厂规定动辄便是罚款挨打,甚至是被开除。其劳动强度如此之大,剥削压迫如此之重,工作一天的工资仅为二角钱,而一个不劳而食的总工务段段长每月工资则高达一千三百元。

“成年累月做牛马,吃喝如猪穿如柳,军阀刀鞭粘满血,工人何时能出头!”愤怒的呐喊和控诉以一首歌谣的形式,在京汉铁路工人中间传唱。

“他曾经在黑板上写下‘工’‘人’‘天’三个大字,并询问前来学习的工人们,一个‘工’字和一个‘人’字组合在一起是什么字?其实就是‘天’字。他希望工人们能够团结起来,这样力量比天还大。”郑州二七纪念馆讲解员石琳对这一段讲解词烂熟于心。而石琳讲解时所介绍的这个人便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

日出东方hp(日出东方风云涌)(2)

1920年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开始在京汉铁路开展工人运动。如今的郑州铁路职工学校旧址是原“京汉铁路郑州工人夜校”,李大钊曾到此为铁路工人们讲学,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觉悟。之后中国共产党为领导工人运动,组织工人为争取和维护政治与经济利益而斗争,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党的公开做职工运动的总机关。在其领导下,京汉铁路沿线工会组织不断建立,工人运动蓬勃兴起。

经过1922年8月和1923年1月两次在郑州举行的筹备会议,决定在1923年2月1日在郑州“普乐园”举行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但军阀吴佩孚撕下了“保护劳工”的面具,下令军方“制止开会”,破坏总工会会所,并包围了代表们的寓所,使得会议无法举行。

“为争自由而战,为争人权而战”,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全路工人举行罢工。由张国焘、罗章龙等为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主要领导人,号召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同军阀作斗争。此次罢工以郑州京汉铁路总工会为中心,北起长辛店,南至汉口。2月4日,郑州铁路工人拉响了大罢工的第一声汽笛,揭开了大罢工的序幕,点燃了铁路工人革命的火种,3万名工人在3小时内有条不紊地举行总同盟罢工,使得长达两千多里的京汉铁路瘫痪,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高潮。

日出东方hp(日出东方风云涌)(3)

在郑州,2月4日上午9时,郑州分工会首先拉响了三头汽笛,发出了罢工信号,罢工工人齐集机厂煤台,郑州分工会委员长高斌登上煤台传达罢工命令,宣布罢工开始,并且号召全体工人坚持斗争,决不后退,显示了郑州工人阶级大无畏的革命气概!

据《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记载:2月7日,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吴佩孚调动两万多名军警在京汉铁路沿线血腥镇压罢工工人。反动派将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委员长林祥谦(共产党员)捆绑在电线杆上,强迫他下复工令。林祥谦宁死不屈,壮烈牺牲。前来参加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的京汉铁路工会法律顾问施洋(共产党员)随后也在武昌被杀害。施洋牺牲前,身中三弹仍三呼“劳工万岁”。

在这次惨案中,前后牺牲者52人,受伤者300余人,被捕入狱者40余人,被开除而流亡者1000余人。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二七”惨案。

“当时情形之惨暴,恐江水汉河亦为之呜咽不流!”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1928年2月27日的《向导》第20期上刊文如此痛斥道。

时至今日,我们无法想象当时工人们争取自己的政治与经济利益的运动过程是如何的艰难惨痛,只能通过郑州二七纪念馆中的珍藏文物、史料报刊、展览墙板上的传唱歌谣和惨案中牺牲烈士的后人回忆文章,来还原了解整个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历史。

“军阀手中铁,工人颈上血,颈可折,肢可裂,奋斗的精神不消灭!劳苦的群众们!快团结起来!”

日出东方hp(日出东方风云涌)(4)

“上工要总工会下命令。我头可断,血可流,工不可复!”“可怜一个好好的中国,就断送在你们这班军阀手里了!”年仅31岁的共产党员林祥谦双肩被砍数刀,血流如注,临死前仍断然拒绝复工。

日出东方hp(日出东方风云涌)(5)

“我不怕人,不怕事,不怕死,堂堂做人,反对强暴,你们杀得了一个施洋,杀不了千千万万伟大的民众。”年仅34岁的共产党员施洋临死前身中三弹,仍三呼“劳工万岁!”

日出东方hp(日出东方风云涌)(6)

“告诉你们,没有总工会的命令,我们绝不复工,这就是京汉铁路工人的统一信条。”时年30岁的京汉铁路总工会郑州分工会委员长高斌在被摧残致死前仍痛斥道。

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三处处长朱建新告诉记者,由于遭到军阀的残酷镇压,二七惨案发生以后,各地的工会组织除广东、湖南外都遭封闭,工人情绪一时趋于消沉,全国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但铁蹄下的京汉铁路工人并未被敌人残暴不仁的屠杀吓倒,反而更坚定了他们继续抗争的决心。据郑州二七纪念馆学术研究部主任庞倩华讲述,1926年7月,在中共党组织的领导下,汪胜友、司文德等人组成秘密战斗小组,在铁路沿线采取各种手段配合北伐军,给予封建军阀有力的打击。10月,汪胜友、司文德被逮捕。15日,二人被杀害在郑州的长春桥(今郑州二七广场),敌人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他们将二人的头颅割下,用铁丝串在一起,悬挂在电线杆上长达7天。

二七大罢工的参与者刘桐的儿子刘中元曾撰文《听父亲讲二七大罢工》,写道父亲回忆,当年看到残酷的景象时,他当下就呆住了。二七大罢工另一位参与者姜海世在世时,有一次讲起当年汪胜友、司文德二人就义时的场景也万分沉痛:“把人杀了,还要把头用铁丝穿起来示众,军阀对工人是多么的凶残!”

早期工人运动领导人邓中夏,曾在《京汉路大罢工——“二七”惨案》中这样评价:“京汉铁路大罢工是中国第一个罢工高潮的最后一个怒涛。这个罢工显然是为中国职工运动开了一个新的阶段。”它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推向了顶峰,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最勇猛的奋斗精神和最伟大的牺牲精神,并登上世界舞台,如李大钊所言:“加入了领导世界无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共产国际的行列。”

但这也是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初露锋芒的一次英勇而悲壮的亮相。郑州二七纪念馆馆长张江山说:“中国共产党在早期的时候是在不断的摸索中调整自己的。”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为我们党提出了如何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课题,也为之后的革命斗争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教训。”朱建新向记者介绍道,正是在这次工人运动中,中国共产党清楚地认识到,必须团结、争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以及工农联盟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此后,年轻的共产党人便带着这些宝贵的经验教训,进入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大革命时期。

日出东方hp(日出东方风云涌)(7)

据《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一书记载:1922年5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起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事实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工人运动中的领导地位”。在此前后,以1922年1月香港海员罢工为起点,1923年2月京汉铁路罢工为终点,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在持续13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发生大小罢工100余次,参加人数在30万以上,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我眼里,爷爷是一个有信仰的人。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坚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为了实现这个梦想,需要革命先行者为之抛头颅、洒热血,所以爷爷视死如归。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更要弘扬正气、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让烈士的鲜血不白流,让烈士的精神永远传递下去。”林祥谦的长孙林耀武老人说。

如今二七纪念塔上浑厚的钟声回荡在人们心中。二七纪念馆内的展览墙板上,一个由数字“二七”和一束火焰图形构成的火炬标识,将革命烈士身上的“二七精神”,向现代享受着和平与安宁的人们娓娓道来。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