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海明威经典文学(文学巨匠海明威)

海明威经典文学(文学巨匠海明威)老渔夫看似很倒霉,但是他带着“作死”的劲头,挑战自己的极限,在跟大自然的顽强拼搏中,虽败犹荣。他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老渔夫圣地亚哥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到无人去过的深海捕鱼。他好不容易才遇到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经过两天两夜的搏斗,他杀死了大鱼。然而 当他把大马林鱼绑在船帮上,拖着返回时 却招来一批又一批鲨鱼的攻击。最后,他只得到了一副鱼骨头。

文 | 门木

编辑 | 欣姐的花园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

提起海明威,总会想到《老人与海》。

老渔夫圣地亚哥为了证明自己的勇气,到无人去过的深海捕鱼。他好不容易才遇到一条巨大的马林鱼,经过两天两夜的搏斗,他杀死了大鱼。然而 当他把大马林鱼绑在船帮上,拖着返回时 却招来一批又一批鲨鱼的攻击。最后,他只得到了一副鱼骨头。

海明威经典文学(文学巨匠海明威)(1)

老渔夫看似很倒霉,但是他带着“作死”的劲头,挑战自己的极限,在跟大自然的顽强拼搏中,虽败犹荣。他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短而精悍的文风,跌宕起伏的故事,让《老人与海》成为了永恒的经典。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故事,而它作者的一生,甚至比圣地亚哥更彪悍、更传奇。

他就是被称为“文坛硬汉”的——海明威。

海明威经典文学(文学巨匠海明威)(2)

受伤无数的文坛硬汉

历数美国文坛巨匠,没有比海明威更“作死”的了。

海明威19岁的时候,在美国著名的《堪城星报》当记者。这段经历开启了他的写作生涯,也夯实了他“新闻体”小说的风格基础。

海明威经典文学(文学巨匠海明威)(3)

那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整个欧美,海明威怀揣着一颗爱国之心,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决然辞掉了记者一职投身军队。

当其他人对战争避而不及时,海明威却刻意赶赴当时的战场意大利。

但是因为视力不达标,他被调到了红十字会救伤队,担任救护车司机。

每一场战争都是一次人间炼狱。年轻的海明威亲眼目睹了炮火轰炸下的米兰,尸横遍野,到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这段经历对他今后的人生和作品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于战争的反思也成为他一生的主题。

在这场战争中,他把很多意大利伤兵救到安全的地带。由于他的人道主义援助,海明威被意大利政府授予了一枚银制勇敢勋章。但他自己却落下了终生的后遗症——227个碎片刺中了他的身体,动了十几次手术,住了三个月医院,身体大不如从前。

这几乎是他人生中最严重的伤痛,但也只是个开始。此后几十年,他经历过二战、深海猎捕鲨鱼、前往非洲打猎、成为克格勃间谍……

曾经有评论家将海明威比喻为“一头雄狮”,作为丛林之王,热爱冒险是他的天性。

在一次次“作死”的冒险中,他先后得过肺炎、皮肤癌、肝炎、糖尿病、高血压、多次遭遇严重外伤,在生死边缘徘徊。然而死亡的阴影并没有让他恐惧,反而使他的激情与日俱增。

海明威经典文学(文学巨匠海明威)(4)

他在一战后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中写道,“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但到后来,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正是在无数次受伤之中,他找到了生命的热情以及创作的灵感,并留下了诸多传世之作。

海明威经典文学(文学巨匠海明威)(5)

从来不是迷惘一代

美国文学评论家格特鲁德·斯坦因认为 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美国作家都是“迷惘的一代”,他们的共性是,“按照自己的本能和感官行事,竭力反叛以前的理想和价值观,用叛逆思想和行为来表达他们对现实的不满。”

海明威被认为是这个类型的典范,象征着这个时代的某种特质。

但越了解海明威的生活,就越发现他与“迷惘”毫无瓜葛。借用美国作家索尔·贝娄的话说,“他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极度的任性,也极度的自我,这才是海明威的本质。

他曾说,“当你停止做使你快乐的事情的时候,你就和死亡无异了。”

他从不畏惧世人异样的眼光,只追寻内心的快乐;他也从未被时代的逆流所裹挟,只固守着本真的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海明威是一名战地记者,并没有参加军事活动的资格。但在混乱的战局中,他不屑于《日内瓦公约》中对战地记者行动的相关规定,私自组织了一支作战队伍,自己假冒上校,带领法国的一支抵抗组织进行战斗。

海明威经典文学(文学巨匠海明威)(6)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也许并不明智,但他依旧做出了忠于内心的选择。因为对他来说,坚持自己的原则,听从内心的声音比一切都重要。

这样的事在他生活中屡见不鲜。在最后一次前往东非的狩猎之中,他发生了两次飞机事故,尤其是第二次,更让他身受重伤。就算如此,也依然阻止不了他狩猎的决心,一个月后他再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完成了心心念念的狩猎之旅。

海明威经典文学(文学巨匠海明威)(7)

他穿越枪林弹雨的战场,前往危机四伏的非洲,创作出惊心动魄的故事。在他内心深处,有着常人远不能及的勇气与激情,无论陷于何种境地,都动摇不了他对心之所向的追逐。

演员马琳·迪特里希总结过海明威的一生,“我认为欧内斯特最突出的特点在于,大多数男人只能在梦中想一想的事,他却花时间做到了。

诚然,海明威的很多行为都近乎“作死”,年轻时放弃有着大好前程的记者一职,执意跑去战火连天的前线,晚年不顾伤痕累累的躯体,非要前往非洲狩猎。

他一次次放弃原本安稳的生活,将自己置于危险之中,因为他的身上流淌着雄狮野性的血液,只有永不停歇的冒险与挑战,才能让他热血沸腾。

“作死”是海明威的多巴胺,控制着他的喜怒哀乐。他也因此更加热爱生命,更加坚定地固守本真,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自己。

海明威经典文学(文学巨匠海明威)(8)

太阳总是照常升起

在海明威身上,除了硬汉精神,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还有对于痛苦的坦然和面对失败的淡然。

在海明威一生中,痛苦之于他是如影随形的存在。自他的父亲用一把手枪打穿了自己的脑袋后,抑郁就被遗留在这个家族的基因里。抑郁症无时不刻地折磨着他,这成了海明威晚年的痛苦之源。

然而在身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中,他依然没有向生活低头。

海明威经典文学(文学巨匠海明威)(9)

1952年,海明威最著名也是最后一部作品《老人与海》问世,在这本书结尾,圣地亚哥经历殊死拼搏却落得一无所有。在巨大的悲怆之下,圣地亚哥没有绝望到自暴自弃,没有与鲨鱼同归于尽,他只是满怀失望和悲伤地回家睡了一觉。

在永不服输的精神背后,痛苦和失败才是人生的常态,而海明威早就懂得这个人生真谛。年轻时他就在《真实的高贵》里写道,“只有阳光而无阴影,只有快乐而无痛苦,那就不是人生。”

晚年的海明威,借圣地亚哥之口,再次重申自己的人生哲学——

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尽管生活残酷,但也要勇往直前;尽管人生痛苦,也要学会接受。

1961年7月2日,海明威用猎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享年62岁。

一代文学巨匠就此陨落,举国悲痛。

时任美国总统的约翰·肯尼迪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几乎没有哪个美国人,比欧内斯特·海明威对美国人民的感情和态度产生过更大的影响。”

58年过去,毫无疑问,肯尼迪是正确的。

海明威用他“作死”的一生告诫着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生活总是充满痛苦,受伤总是在所难免,但忠于自我、坦然面对,永远是活出真实的最佳选择。

没有人能够复制海明威的传奇人生,但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高光时刻。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