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文学和马尔克斯哪个好(拉美文学真正的王者是谁)
拉美文学和马尔克斯哪个好(拉美文学真正的王者是谁)佩德罗·巴拉莫出身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墨西哥乡村家庭中,小时候也吃过不少苦头。长大成人后,他不但复兴了家业,并且成为了一方霸主。但佩德罗·巴拉莫并非善类,甚至可以说无恶不作,是通过巧取豪夺的手段得来的一切。其实,单论故事情节的话,《佩德罗·巴拉莫》这本书的情节很简单,故事也很老套。换言之,鲁尔福就是马尔克斯的导师(我相信马尔克斯是很多读者的导师),正因为看了《佩德罗·巴拉莫》,马尔克斯之后才创作出了《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样的经典作品。莫言、余华、苏童,都受到过鲁尔福的深刻影响。苏童认为《佩德罗·巴拉莫》是一座文学高峰,只能仰视和默默攀爬。余华则认为《佩德罗·巴拉莫》显示了写作永不结束的事实,这是一切优秀作品中存在的事实。马尔克斯与鲁尔福
我知道胡安·鲁尔福这个作家,是因为《佩德罗·巴拉莫》这本书。我知道《佩德罗·巴拉莫》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的腰封上写着一行大字——马尔克斯唯一能倒背如流的书。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中最受读者欢迎的作家之一。能让他这位文学巨擘倒背如流的书,我想应该是卓尔不群的。于是,我买下了这本书。
《佩德罗·巴拉莫》
书中收录了马尔克斯的长文导读。马尔克斯明确表示,当他觉得自己的写作生涯进入死胡同,总是绕着同一点打转,找不到全新的写作方式时,是《佩德罗·巴拉莫》这本书给了他震撼,以及创作的新方向。
换言之,鲁尔福就是马尔克斯的导师(我相信马尔克斯是很多读者的导师),正因为看了《佩德罗·巴拉莫》,马尔克斯之后才创作出了《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样的经典作品。
莫言、余华、苏童,都受到过鲁尔福的深刻影响。苏童认为《佩德罗·巴拉莫》是一座文学高峰,只能仰视和默默攀爬。余华则认为《佩德罗·巴拉莫》显示了写作永不结束的事实,这是一切优秀作品中存在的事实。
马尔克斯与鲁尔福
其实,单论故事情节的话,《佩德罗·巴拉莫》这本书的情节很简单,故事也很老套。
佩德罗·巴拉莫出身在一个家道中落的墨西哥乡村家庭中,小时候也吃过不少苦头。长大成人后,他不但复兴了家业,并且成为了一方霸主。但佩德罗·巴拉莫并非善类,甚至可以说无恶不作,是通过巧取豪夺的手段得来的一切。
胡安·鲁尔福摄影作品
为了赖债,佩德罗·巴拉莫迎娶了他的债主——多罗莱斯,并且占有了她的财产。他对她没有感情,不久就抛弃了她,使她含恨而终。为了给意外死亡的父亲卢卡斯·巴勒莫报仇,他杀死了父亲死亡现场的所有人。为了抢夺阿尔德莱德的土地,他叫人勒死了他。为了夺回他青梅竹马的最爱——苏萨娜,他叫人杀了苏萨娜的父亲。为了苏萨娜的死,他迁怒于整个科马拉的村民,使科马拉最终变成了荒无人烟的村子。
但佩德罗·巴拉莫不仅仅是个无赖,也有其智慧的一面。当革命军起义造他反的时候,他好酒好菜款待,并且表示愿意支援革命事业,提供人力、财力。其目的是,将自己的人打入革命军内部,并在抢班夺权后,成为保护自己的武装力量。他成功了。
胡安·鲁尔福摄影作品
当然,佩德罗·巴拉莫也有“爱”的一面。爱子米盖尔·巴拉莫的英年早逝,让佩德罗·巴拉莫不顾颜面,去乞求往日他根本看不起的雷德里亚神父。苏萨娜是他一生唯一的至爱,可当他得到苏萨娜时,这个可怜的女人已经发疯,并且病入膏肓。更具讽刺的是,苏萨娜心里真正爱着的其实是她过世的前夫——弗洛伦西奥。苏萨娜过世后,佩德罗·巴拉莫承受不起打击,在每日的思念中俨然成为了一具行尸走肉。
佩德罗·巴拉莫一生之中同无数的女人发生过关系,他的儿子多得他自己也搞不清楚。最终,他被自己的一个儿子阿文迪奥误杀。故事也就结束了。
胡安·鲁尔福摄影作品
我必须得承认,我看了三遍,才将这简单而老套的故事情节完全看懂。因为《佩德罗·巴拉莫》的写作手法过于特殊,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现代小说手法写就的作品。
首先,整部小说只有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
传统小说,作者会通过小说中的人物或旁白,交代出时代与人物的背景、人物的性格与特征、故事的发展与脉络。《佩德罗·巴拉莫》完全不是。上述的任何信息,作者没有任何介绍和评论,完全要读者通过仅有的环境描写和人物对话自己做出判断和总结。
胡安·鲁尔福摄影作品
其次,小说的叙事方式极其诡异,完全没有时空概念。
通常情况下,叙事方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分叙、补叙。《佩德罗·巴拉莫》打破陈规,完全没了时空概念。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发生的事件,可以列入同一段章节,同一个画面。整部小说,可以说完全由没有任何关联的部分所组成,但组合起来后,读者通过思考又可以找到其中内在的联系。
作者几乎没有给任何人物设定年龄(除了佩德罗·巴拉莫的儿子米盖尔·巴拉莫外),这样可以给读者更大的自由空间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将《佩德罗·巴拉莫》读上一千遍,同一个读者也能有一千个佩德罗·巴拉莫。
胡安·鲁尔福摄影作品
第三,整部小说中出现的人物都是死人。
根据译者译后记里的说法,美洲古文明的阿兹特克文化是这么认为的:人死后若灵魂得不到宽恕,便难以进入天堂,只能以冤魂的方式留在人间。
我也查了相关资料,说墨西哥人每年11月1日、2日都会过亡灵节。1日为幼灵节,祭奠死去的孩子;2日为成灵节,祭奠死去的成人。亡灵节和万圣节相似,但又不同,它传承的是印第安民族的文化特色。
胡安·鲁尔福摄影作品
最后,小说中就几乎没有好人。
无恶不作的佩德罗·巴拉莫;同样无恶不作的米盖尔·巴拉莫;助纣为虐的管家富尔戈尔;受佩德罗·巴拉莫指使混入革命军的蒂尔夸脱;为巴拉莫父子掩盖罪行的律师特鲁西略;为米盖尔·巴拉莫搞女人的多罗脱阿;期待能与老爷佩德罗·巴拉莫发生点关系的达米亚娜;爱过佩德罗·巴拉莫却经常与其儿子米盖尔·巴拉莫发生关系的爱杜薇海斯;与自己的女儿苏萨娜发生乱伦的巴托洛梅;发生乱伦行为的多尼斯兄妹……
就连雷德里亚神父,他也不是一个好人。作为神父,雷德里亚没有宽恕为米盖尔·巴拉莫搞女人的多罗脱阿,也没有宽恕发生乱伦行为的多尼斯兄妹。但他却宽恕了米盖尔·巴拉莫——宽恕了一个杀死他弟弟,并且强奸了他侄女的人。就因为米盖尔·巴拉莫的父亲佩德罗·巴拉莫给了他一把金币,当做捐赠给教堂之用。雷德里亚神父在康脱拉向主教忏悔后,主教也没有宽恕他。最后,雷德里亚神父也上山了,参加了革命军……
胡安·鲁尔福摄影作品
正因为上述四个特点,《佩德罗·巴拉莫》非常难读。不读个几遍,很难看明白。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展开的。可直到读完三分之一,才知道这个“我”名叫胡安·普雷西亚多;读完一半,才知道原来“我”也是个死人;继续读下去,终于明白所有人都已经死了。
可即使读了三遍,我也还是没有明白,书中的那个“我”——胡安·普雷西亚多,到底是怎么死的。
胡安·鲁尔福
能规划出如此巧夺天工的结构,据说鲁尔福当年易稿了无数次。这点我深信不疑。这故事结构要是简单了,决然没有现在的效果;结构若是更复杂,恐怕再多读几遍读者也难以明白。正是这份独具匠心的设计,才有了《佩德罗·巴拉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可以这么说,《佩德罗·巴拉莫》,至今仍被认为是拉美文学的巅峰小说之一。它的作家胡安·鲁尔福,也一直被誉为拉美文学的隐秘王者。
其实,鲁尔福的作品并不多,甚至可以用很少来形容。鲁尔福一生就写了两部中篇小说——《佩德罗·巴拉莫》、《金鸡》。其余都是短篇小说,编成小说集后,就取了其中一篇短篇《燃烧的原野》作为小说集的书名。
但有《佩德罗·巴拉莫》的存在,一切都足够了,足以让鲁尔福睥睨天下。
胡安·鲁尔福
莫言在一次演讲中曾建议写作从模仿名家开始,他说“对孩子来讲,刚开始模仿,形成文体很重要”。对于成年人而言,又何尝不是呢?
没有胡安·鲁尔福,或许就没有《百年孤独》。没有《百年孤独》,就没有马尔克斯的文学地位。
马尔克斯是天才吗?当然是。可天才并不一定是与生俱来的,天才同样需要受引领和启发。胡安·鲁尔福,无疑就是马尔克斯的领路人。就像马尔克斯,是莫言、余华、陈忠实等等一批中国作家的领路人一样。
莫言
最后,给想读这本书的朋友们一个建议,可以先读《燃烧的原野》,适应一下鲁尔福的写作手法。短篇,读一遍就能读懂。
直接读《佩德罗·巴拉莫》,如果发现哪里读不懂,怎么办?不用多想,直接读下去。整书读个几遍,自然什么都懂了,反正这本书不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