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多尔衮的死因真相大揭秘(浩气满中华由多尔衮的)

多尔衮的死因真相大揭秘(浩气满中华由多尔衮的)他还将城中所有的郎中集中起来成立了“战地医院”,负责救治受伤的士兵,同时还与几位“资深”郎中研制出了涂抹在箭簇上的毒药,经试验证实,几乎可以“见血封喉”。此药被江阴义军广泛使用,细心的阎应元还一再嘱咐士兵,平时训练只可使用没装箭簇的箭杆,即使战时使用也当小心谨慎,切莫划伤自己。  阎应元将义军按轮换制安排在城墙上防守,每个城垛10人,战时防守之人每到力竭、受伤或战死时,站在后面的下一人立刻顶替,其余人等均原地休息,这样可保证长时间鏖战士兵的体力与士气都处于较好的状态。  同年5月24日,清朝派到江阴县城的新知县方亨着明服留清头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颁布了“剃发令”。县衙书吏在抄写布告,写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时怒不可遏,投笔于地日:“就死也罢!”说完愤然离去,并将此令传遍整个江阴县城。江苏江阴南门忠义街,见证江阴人民惨烈抗清历史阎应元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打出了“大明中兴”的旗号,并派人

公元1645年,在南明将军左良玉与马士英的内斗中,清军兵临南京城下。5月15日,大臣赵之龙、王锋、钱谦益等献南京城投降,南明弘光政权宣告覆灭。

此时,江北半壁已尽归满清所有,江南基本处于不设防状态,百姓皆知明朝廷与李白成再无力与清军对抗。因此,在清军攻下南京并向江南各地派出官员招降时,各州府均未抵抗,可以说此时的清朝统一全国易如反掌。

但清摄政王多尔衮的一袭“剃发令”使得本来明朗的局面顿时增加了无穷的变数。

多尔衮的死因真相大揭秘(浩气满中华由多尔衮的)(1)

江阴"抗清三公"的英雄事迹 捍卫了汉民族最后的尊严

就死也罢

同年5月24日,清朝派到江阴县城的新知县方亨着明服留清头上任,第一件事就是颁布了“剃发令”。县衙书吏在抄写布告,写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时怒不可遏,投笔于地日:“就死也罢!”说完愤然离去,并将此令传遍整个江阴县城。

江苏江阴南门忠义街,见证江阴人民惨烈抗清历史

阎应元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打出了“大明中兴”的旗号,并派人将“江阴百姓誓与县城共存亡”的抗清口号传遍江南各地。随后遍访县城各处,将青壮选出编人义军,并挑出有一技之长的义民辅助守城。还将府库中的钱粮与从各家各户中收集来的物资统一管理,全城百姓实行战事配给制,最大程度地将每一份物资都用于抗清的战斗中。他又与城内的富商商议,趁清军未到之际派代表立即出城到附近购买粮食与兵器。  

阎应元将义军按轮换制安排在城墙上防守,每个城垛10人,战时防守之人每到力竭、受伤或战死时,站在后面的下一人立刻顶替,其余人等均原地休息,这样可保证长时间鏖战士兵的体力与士气都处于较好的状态。  

他还将城中所有的郎中集中起来成立了“战地医院”,负责救治受伤的士兵,同时还与几位“资深”郎中研制出了涂抹在箭簇上的毒药,经试验证实,几乎可以“见血封喉”。此药被江阴义军广泛使用,细心的阎应元还一再嘱咐士兵,平时训练只可使用没装箭簇的箭杆,即使战时使用也当小心谨慎,切莫划伤自己。  

与此同时,阎应元深知清军装备精良,士兵作战勇猛,自己士兵装备的软弓(一石弓)射出的箭未必能洞穿清军的铁盔与棉甲。因此,他还发明了一种大铁弓,弓臂为铁制,弓弦由数根粗绳绞制而成,发射的箭矢重量是普通箭的3倍,速度极快,威力巨大。此弓被固定安装在城墙上,仅拉弓就需4人合力1人瞄准与装填。

城中的十余位铁匠和从乡间召集来的数十位铁匠也被集中在一起,他们将打铁炉与一应器具集中,并排定班次,以流水线模式昼夜不停地打造兵器与弓箭,使得生产速度大大提高,到清军来时,江阴的1万多义军基本做到了“人手一刀”。

多尔衮的死因真相大揭秘(浩气满中华由多尔衮的)(2)

纪念江阴抗清的浮雕

有降将军,无降典史

6月10日,得知消息的清常州知府宗灏派明降兵300赶来镇压,却被早就布置在江阴周围的义军哨探发现,报与阎应元。虽然敌人兵力不多,且明朝降兵战力低下,但考虑到义军都是平民,第一次上战场难免胆怯,阎应元便亲自带领近千人伏击于秦望山下。由于敌军不熟悉地形,误入义军埋伏的山谷中,阎应元一声大喝,两侧山上的义军顿时箭如雨下,乱石纷飞。300敌军不到1个小时便死于毒箭与大石之下,而义军无一伤亡。

此战后,江阴义军终于看到了抗清的希望,士气大振、满城沸腾,就连那些并未被选人义军的普通百姓都自发地倾尽家中所有协同守城,各“生产部门”更是干劲冲天,“自觉加班”已成为普遍现象,甚至副统领陈明遇在巡视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竟是“扶他下去休息”。

清定国大将军、亲王多铎闻听此事大怒,在他的眼中,满人已是中原的主宰,区区江阴弹丸小城居然也敢反抗?于是派明降将刘良佐率2万明降军进攻江阴。此消息传到江阴城内,竟无一人胆怯畏战,上到统领士兵,下到老幼妇孺,在阎应元的带领下于县衙广场前誓师:抗清到底,与城共存!

6月20日,2万敌军到达江阴后便将这小县城围得水泄不通,刘良佐自认为2万人攻下这小城易如反掌。于是也未使用什么攻城战术,下令四面同时攻击,务必在1天内拿下此城。

多尔衮的死因真相大揭秘(浩气满中华由多尔衮的)(3)

汉族民众被迫接受剃发易服时的景象

原本应该早晨发动的攻击,硬是因为明军一贯的拖沓作风拖到了下午。阎应元自从得知来攻的是明降军后便制定了战略目标:不求杀伤,击垮即可。同为汉人,多有杀伤必造成义军士气低落,且明军向来一触即溃,与其浪费宝贵的战争物资杀伤明降军,还不如留下来对付清兵。

因此,当敌军的第一波进攻在离城墙50米左右时被城上的毒箭与重箭“洗礼”了一遍,在江阴城四面留下1000多具尸体后,明降军的士气彻底崩溃——让他们为明朝作战尚且士气低落,如今为满人打仗,没有未战先溃已经是奇迹了。

刘良佐见手下兵将畏战不前,甚至自己的亲兵当场斩杀了几个不听命令的士兵仍不起作用后,无奈之下只得将城围住,一面遣使急报自己的主子多铎,一面每天向城中射去三四封劝降信,希望江阴百姓能“识时务”开城投降。

连射了3天的劝降信无果,刘良佐无奈之下,只得亲自前往城下请城中统领答话,亲自劝降。阎应元在城头听完刘良佐满嘴“大势所趋”、“识时务者为俊杰”、“保你一生富贵”的陈词滥调后,当着城中20万百姓和近2万明降军的面直斥刘良佐背叛投敌与屠杀汉人的行为实为汉贼,最后大声喝道“自古有降将军,无降典史!”  

城上义军在刘良佐劝降时便已怒不可遏,此时阎应元话音一落,早就准备好的大铁弓一箭便射断了刘良佐身后的帅旗,明降军自刘良佐以下无不气为之夺,仓皇逃回城外大营,再不敢靠近江阴城一步。

多尔衮的死因真相大揭秘(浩气满中华由多尔衮的)(4)

纪念江阴抗清的浮雕

江阴麈战

多铎听闻刘良佐的2万部队在江阴城下居然是如此表现,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遂亲自赶到江阴城下的兵营中,第一件事便是将刘良佐捆起来,当着2万明降军的面重责50军棍。然后令其立即攻城,并令清军的火器营调大炮轰击城门。然而阎应元早有准备,在敌军未来之前便拆毁数百座民房,用土石将四座城门堵死,多铎见炮轰无效后,又令清军中的铁头子(重装步兵,全身铁甲)协助明降军攻城。  

这次阎应元感到决定江阴命运的战斗开始了,便命令义军将敌军放到离城墙30米远再放箭,同时城头上的滚木礌石也做好了准备。明降军在清军督战队的大刀下,裹挟着铁头子向城墙冲锋,眼看就要抵达城下,很多士兵已经做好放云梯的准备时,城上的毒箭遮天蔽日地射了下来,几乎没有盔甲防护的明降军一片片地被射倒。

但由于清军督战队的余威仍一波接一波地冲锋,前锋很快抵达了城下,云梯在七八个士兵的推动下被竖上了城墙,但马上被城上的义军用推杆推倒,竖云梯的士兵也被城上的孺石砸死。后面的士兵冲到后仍然重复这一过程。一时间,江阴城四面城墙上全是歪七扭八的云梯。

多尔衮的死因真相大揭秘(浩气满中华由多尔衮的)(5)

投降满清的南明故将刘良佐

终于在清军铁头子的帮助下有十几架云梯被竖在了城墙上,这些铁头子用嘴咬着单刀,四肢攀附在云梯上,猿猴一般向城头窜来,仿佛感觉不到全身铁甲近70斤的重量(清军重装步兵专为攻城战而设,在与明军的战斗中弓箭与火铳均不能伤,日常训练也专练爬云梯、翻越障碍与巷战,虽装备有全身铁甲,但兵器多为单刀等短兵器,更利于在狭小空间内作战)。

在节奏如此快的激战中,推杆已经来不及推开所有的云梯,防守城垛的义军只能手持长枪将爬上来的敌军戳死在墙外,但铁头子全身铁甲,长枪戳在上面不能破防,反而一划而过,被清军一刀或削断枪杆,或砍死枪手。

阎应元见此情景遂大声喝道:“只有面可刺耳!”并命义军大声高呼。随着城头一声声大喊,已爬上城墙的铁头子被一杆杆长枪刺中面部后惨叫着翻下城头。但仍有一清军勇士已立于城上,右手持单刀,左手持一杆断为两截的长矛,远刺近砍,挡者披靡,死死守着身后的云梯,等待后续部队爬上城头。由于距离太远,阎应元虽看到此景,但救援不及。

多尔衮的死因真相大揭秘(浩气满中华由多尔衮的)(6)

反映江阴抗清的连环画

正在这全城生死系于一线之时,一名向城头运送礌石的童子抄起脚边的染血长枪,缩着身子从围着那名清兵砍杀的义军腿下钻过,待到近前,长枪从下向上猛地刺入清兵的嘴中,贯脑而出,将其头盔都顶飞了。这名清兵正大呼酣战,杀得痛快,全没留意脚下钻进来的小童,就被一枪刺进正大叫着的嘴里,到死都没明白怎么回事。义军见此人一死,立即封堵防线缺口,一根早已准备多时的推杆在4名士兵的大喝下将已爬满铁头子的云梯推落城下,云梯上的清兵非死即伤。

多铎见一直以来无往而不利的铁头子死伤惨重,江阴城仍久攻不下,在又坚持了2个小时后只得收兵。此次战斗明降军由于装备极差,被毒箭和礌石杀伤尽6000人,清军有1000人的铁头子投入战斗,活着回来的只有不到100人。

万众一心困守孤城

自6月20日至8月初,敌军不分昼夜,连番攻击江阴县城,均无功而返,城下尸横遍野,城墙根处甚至堆出了近2米高的尸山!阎应元一开始并不让清军在战后收尸,每有收尸者均被城上弓箭射杀,但考虑到气候炎热,怕引发瘟疫。另外这2米高的尸山也使得城墙的高度降低。于是与清军协商后,允许派百人收尸埋葬。至此,清军才得以将近月来的牺牲者安葬。

多尔衮的死因真相大揭秘(浩气满中华由多尔衮的)(7)

降将刘良佐妄图劝降死守江阴孤城的南明守军

在1个多月的防御战中,城中百姓不仅尽全力支持城头的义军,运送刀枪箭矢、滚木礌石无数,而且还积极思考御敌策略。一个木匠建议阎应元将木棍一端旋出空洞,注入火药与铁屑的混合物,再用胶泥堵口并留出导火索。待敌军攻到城下,义军点燃导火索后将其投到城下即可爆炸伤敌,并亲自制作演示,效果极好。阎应元大喜,厚奖该人,并命其集合全城木匠赶制“手榴弹”。

8月初的一场战斗中,清军采用了新的策略,将3层生牛皮绷在木架车上抵挡箭雨、礌石,车下十几名士兵推车前进。城上义军的毒箭射不穿牛皮,大铁弓数量太少,虽可射穿但却无法阻敌,阎应元见此也是束手无策。此时,城中的一名无业游民正在往城墙上运礌石,见此情景灵机一动,马上向阎应元大喊:“我有办法对付此车!请阎统领给我20人。”

阎应元立刻命身旁士兵辅助他去应敌。此人命10人去木匠铺集中所有桐油,10人用木桶取人粪尿备用,自己则跑到城墙上的“战地厨房”,将烧饭的几口大锅里的东西倒掉,将火升旺,然后将桐油和人粪尿同煮,待滚开后,请阎应元命义军将锅抬到城头。此时敌军的牛皮车也被慢悠悠地推到城下,清军正准备取出早就藏在车底的云梯攻城,突然被城头上一锅锅又烫又臭的液体浇得满头满身,没弄清情况就大声惨叫,即使清军的铁头子也不能幸免。

多尔衮的死因真相大揭秘(浩气满中华由多尔衮的)(8)

江阴抗清中的残酷画面

桐油与粪尿的混合液体极不易散热,故即使浇到敌军士兵身上仍处于滚开状态,且此液体沾上人体后粘性十足,清军怎么都弄不掉。顿时5辆牛皮车下的士兵全被“烫”了出来,城上一阵箭雨后倒伏一地,几个铁头子虽未被射死,但向后跑了几十步后也烫伤发作,相继倒地毙命。事后,阎应元问起此人才得知,原来此法为城中无赖泄私愤报复他人时常用的招数,今天用于战斗中不想也见奇功。

文武统领配合默契

阎应元与陈明遇为江阴抗清义军的正副统领,这二人一武一文,使得江阴城防御严密、义军士气高涨。阎应元在义军中向来赏罚严明,一日,他派4人趁夜色用吊簸放下城去到敌军大营放火,结果这4人点燃了50多个火头,瞬间围攻江阴城最猛烈的北城门外大营陷入一片火海,敌军被烧死无数。4人安然无恙返回城中,阎应元大喜,奖赏4人每人1两银子,却被负责发粮饷的二人克扣了4钱。

他得知此事后大怒,立刻审问。原来江阴城经过1个半月围城,粮饷已近枯竭,此二人并非贪墨,而是考虑到今后的战斗会越来越激烈,如今还应该多多节省,所以才有此举动。领赏的4人此时也找到阎应元为二人求情,但他仍挥泪下令处决。事后阎应元对义军士兵说:“我并非无情,但军纪不可违,此方为固守江阴之根本!”士兵皆感佩不已,从此再无违抗军令的事情发生。

多尔衮的死因真相大揭秘(浩气满中华由多尔衮的)(9)

江阴抗清中的残酷画面

自开战以来,陈明遇自知自己的军事才能有限,所以他专职负责后勤保障,对阎应元的军事部署则全力支持。在闲暇时经常到城墙下的“战地医院”慰问受伤的义军士兵。常能看到其边流泪边安慰士兵安心养伤,好了之后奋勇杀敌。遇到站岗时打瞌睡的士兵也不责骂,而是详细阐述厉害关系。义军士兵摄于阎应元的威严,感于陈明遇的宽仁,尽管开战以来疲累交加、伤痕累累,但义军始终保持着极高的士气。

死战到底无一人降

面对焦灼的战场局面,多铎调集了南下清军的全部资源来攻打江阴县城。自8月8日起,清军的大口径攻城火炮就陆续抵达江阴战场,不分昼夜地开炮轰击城墙。至8月19日止,江阴城墙上几乎每个垛口都被四五发炮弹击中,城中数百间房屋被掠过城墙的炮弹轰塌,数千人被砸死。尽管如此,江阴百姓仍一面防守一面抢修城墙。故江阴城墙虽破烂不堪,但防御设施一应俱全,战力完备。

8月15日,中秋佳节。尽管连日来抢修城墙使得江阴百姓疲惫不堪,但这天晚上,阎应元仍命人在城中做好月饼送上城头与众将士一起赏月。刚刚还是平民百姓的义军士兵,看着彼此伤痕累累的身体、城外一眼看不到头的敌军大营,以及天上一轮皓月当空,皆感慨不已,遂大声唱起楚辞俚曲:

“宜兴人一把枪,

无锡人团团一股香,

靖江人连忙跪在沙滩上,

常州人献了女儿又嫌娘,

江阴人打仗宁死不投降!”

眼见清军的火炮越来越多,守城战越发艰难,一直对自己没能帮上忙而深感愧疚的数十名老人集体找到阎应元,提出诈降计,请求其同意。此时阎应元已料到江阴破城在即,到时玉石俱焚,所以含泪答应了他们的请求。第二日清晨,20余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被用吊篮放在城外,坦然向敌军大营行去。

多尔衮的死因真相大揭秘(浩气满中华由多尔衮的)(10)

纪念江阴抗清的江阴文庙

清军一开始虽看到过来的都是老人,肯定不会有什么战斗力,但这些日子里被江阴人各种层出不穷的计策打怕了的他们仍不敢掉以轻心。直到来人说出是代表江阴百姓投降的,大家才长出口气。围攻多日,死伤近6万人,终于盼到对方投降了,清军不敢怠慢,忙派出数名统兵将领接待纳降。

众老者被让进营中大帐内,清军将领正准备与其详细商讨投降事宜,不料为首老者突然说道:“我想抽袋烟,不知将军允许吗?”清军将领不疑有诈,遂摆手示意其自便。20余位老者坦然从怀中掏出火石,引燃了藏在衣襟下的导火索,一连声的巨响后,20余位老者连同数名清军将领以及大帐周围100多名清军士兵玉石俱焚。  

经此一事,清军可谓草木皆兵,每晚宿营都要有几次敌袭的假信号发出。满人士兵彼此交谈中,更能以将来活着离开江阴城为最大的好运。

8月20日,多铎等待已久的24门大将军炮被送到江阴城下,其发射的铁弹重达20余斤。上午,在清军火器营忙碌了3个多小时将这24门大炮安放进发射阵位后,决定江阴城命运的战斗打响了。

在24门大炮的轰击下,江阴北城墙上瓦砾横飞,在北城墙上守城的义军无一人生还,义军的抢修队根本无法上去。很快,城墙被轰塌了一个大缺口,清军一马当先,明降军紧跟在后,涌人了江阴城中。对此早有预料的阎应元下达了他的最后一个命令:“全体义军各自展开巷战,不死不休!”

江阴城内,义军士兵多数都在之前的守城战中牺牲了,此时与敌军巷战的多是手拿木棍、菜刀的普通百姓。不分男女,没有老幼,菜刀砍卷刃了用木棍,木棍被削断了用拳头,手臂被砍断用脚踢、牙咬……

多尔衮的死因真相大揭秘(浩气满中华由多尔衮的)(11)

江阴抗清中的残酷画面

一波又一波的平民百姓潮水一般扑向进城的清军,以往被冠以温文尔雅甚至软弱的江南百姓,在这一刻没有一人投降。残肢断臂四处飞溅,血水汇成小溪满地流淌,惨烈到极致的屠杀没有吓倒任何一个江阴百姓。许多手无缚鸡之力的女人在自己家的屋子里悬梁自尽,岁数太小的童子边看着被屠杀的亲人,边大喊着投湖自尽。

陈明遇巷战中力竭而死,阎应元身中3箭后投湖,却被清军救起。明降将刘良佐进城时看到城内的惨状吓得肝胆俱裂,此时看到被俘的阎应元后竟抱住他大哭起来,“将军虽忠义节烈,然全城百姓已同效死节,还望将军归顺大清,免我汉人再失一勇士。”此时的阎应元负伤极重,已无力挣扎,遂大喝道:“死则死耳,休要在说!”看到刘良佐仍抱着他不放,低声冷笑道:“汉人的脸都叫你们丢尽,你有何面目活在世间?”  

经过80日鏖战,清军终于攻下江阴城,但此战清军及明降军共计死伤75000余人,付出了人关以来最大的代价。多铎感念阎应元忠肝义胆,且军事才能出众,遂命满清亲王博洛亲自招降,但被阎应元大骂而走。第二日,阎应元于被攻陷的江阴城头坦然赴死。江阴全城20余万百姓除54人藏于寺庙高塔中得以生还外,其余全部捐躯,竟无一人投降。

多尔衮的死因真相大揭秘(浩气满中华由多尔衮的)(12)

阎应元的绝命诗

何谓值得

江阴百姓先降后反的举动引起了后世诸多的评论,许多观点认为降清乃大势所趋,仅为了剃头留条辫子就全城尽毁实在不值得。

《孝经》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历来均不剃发,这已不仅是孝道的问题,更是汉民族的传统与传承问题。江阴百姓舍20余万性命捍卫的也不仅仅是头发,而是身为汉民族的传统与尊严。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流传至今,虽经历过多次亡国危难,但始终屹立不倒的原因之一正是因为在每次的危难时刻,总有这样的“死得不值”的人挺身而出,他们让后世子孙深刻地感受到作为一个炎黄子孙是多么的骄傲与自豪。(特约:周正)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