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尔达传说时之笛值不值得买(塞尔达传说时之笛)
塞尔达传说时之笛值不值得买(塞尔达传说时之笛)虽然强敌环伺,但所有的调整都是有意义的但《时之笛》得开发过程却遇到了想象之外的难产:游戏的表现形式、操作体验、剧本内容等等都在不断调整,甚至在游戏开发过程中还出现过操作方式的重新策划和游戏剧本的推倒重建,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宫本茂在《时之笛》诞生15周年之际曾经透露了一个有趣小故事:在《时之笛》紧张开发的1997年,宫本茂短暂离开了京都任天堂总部,回到家乡金泽做了一次演讲。途径一家便利店时候,店员一脸惊讶地看着他:“宫本先生,你在这儿干嘛?赶快去京都把‘那个游戏’给做完啊!”宫本茂与《塞尔达传说》显然“那个游戏”指的就是《时之笛》,这款早在1995年就已经公布了的游戏迟迟没能发售,让对任天堂充满期待的玩家非常焦急。这个故事不厌其烦地讲了好几遍:彼时索尼PS凭借“大法黑科技”和雄厚的第三方资源,早已咄咄逼人地抢走大部分游戏市场;任天堂因为VB失败加上第三方的集体“叛
抖机灵变成了老梗,老梗变成了烂梗:“世界上有无数“天下第一”的游戏,但只有《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这一个天”,但是青沼英二团队“补天”的20年前,其实早就跟着宫本茂开发了一款旷世神作。如果说《旷野之息》是“天”,那么这款游戏就称得上是“创世”——它就是《塞尔达传说:时之笛(以下简称“时之笛”)》。
《时之笛》的经典LOGO
《时之笛》的大名如雷贯耳,以至于稍微熟悉一点游戏历史的玩家都能随口说出“人形自走专利局”这个诨号。《时之笛》太过优秀,以至于不管是《黄昏公主》《天空之剑》还是《旷野之息》,每次开发团队的目标都是“制作出超越《时之笛》的作品”;《时之笛》太过优秀,以至于就算《旷野之息》引得业界爆炸、媒体欢呼、玩家跪着玩完了全部流程后,却仍有人觉得《旷野之息》只是“无限接近《时之笛》”而已。
为什么过了20年,《时之笛》仍然是很多人心中那个不可逾越的作品?究竟是炒作还是跟风?今天猫仔就和大家好好聊一聊。
一、万众期待的“大师之剑”宫本茂在《时之笛》诞生15周年之际曾经透露了一个有趣小故事:在《时之笛》紧张开发的1997年,宫本茂短暂离开了京都任天堂总部,回到家乡金泽做了一次演讲。途径一家便利店时候,店员一脸惊讶地看着他:“宫本先生,你在这儿干嘛?赶快去京都把‘那个游戏’给做完啊!”
宫本茂与《塞尔达传说》
显然“那个游戏”指的就是《时之笛》,这款早在1995年就已经公布了的游戏迟迟没能发售,让对任天堂充满期待的玩家非常焦急。这个故事不厌其烦地讲了好几遍:彼时索尼PS凭借“大法黑科技”和雄厚的第三方资源,早已咄咄逼人地抢走大部分游戏市场;任天堂因为VB失败加上第三方的集体“叛逃”成为了孤家寡人,靠着老去的GB和《宝可梦》死里逃生,终于迎来了N64的诞生。无论是玩家、媒体,当然还有任天堂自己都盼望着《时之笛》能够早日发售,成为救任天堂于水火的作品。
但《时之笛》得开发过程却遇到了想象之外的难产:游戏的表现形式、操作体验、剧本内容等等都在不断调整,甚至在游戏开发过程中还出现过操作方式的重新策划和游戏剧本的推倒重建,这个过程虽然艰难,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虽然强敌环伺,但所有的调整都是有意义的
现在被玩家并称“红绿帽”的《马力欧》和《塞尔达传说》系列(路易吉:我是谁?我在哪?我该干嘛?)一直都是支撑任天堂的主机双壁并且始终相辅相成。1996年6月,N64的护航大作《超级马力欧64》成为了任天堂3D时代的先导,一举奠定了3D平台动作游戏的标准。而除了为新主机护航之外,《超级马力欧64》还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作为《时之笛》的参考蓝本为其发售做准备。
《时之笛》得开发之所以做出那么多调整,都是拜游戏从2D向3D转型所赐,在没有先例的情况下摸着石头过河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马力欧64》作为3D游戏的试水之作,各个方面都在给《时之笛》提供参考,小泉欢晃(就是现在主持任天堂直面会的人)透露,在开发《马力欧64》期间,游戏策划者们都会把能用在《时之笛》上的创意随时记在笔记本上。
《超级马力欧64》作为先导作品,很好地完成了任务
就在不断推到和调整中《时之笛》终于发售了,恐怕当时谁也没想到这部作品会成为一部“开天辟地”的历史最佳作品!
二、“人形自走专利局”——和上帝视角说拜拜关于老任法务部和《时之笛》的段子多得数不清,《时之笛》经常被玩家比喻成老任打官司的“对界宝具”,咱先不管打赢这种有关玩法的官司性价比高不高,仅凭着这些段子都足够把《时之笛》捧上天了。事实上,和一些越吹越玄乎但实际没那么出色的“游戏神作”相比,《时之笛》真的算是史上最能扛得住“毒奶”的游戏了——毕竟“人形自走专利局”真的不是笑话。
游戏机刚刚进入64位时代,遇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所有RPG开发者都知道手上的游戏机足够支撑起3D机能,但没有人知道应该怎么做出想要的效果。包括当年公认第一的3DRPG作品《最终幻想7》都只是延续了2D游戏的制作思维,说白点就只是把2D人物和背景变成了3D而已——业界用来展现宏伟庞大的3D世界的普遍做法是:切换镜头!谁家分镜做得好,谁的3D世界就“宏伟”(注:这一句说得太绝对了,大家鞭挞猫仔好了)!
纵使是最会做RPG的厂商,也没研究明白如何展现3D世界
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正是任天堂和宫本茂——几乎与《超级马力欧64》一起公布的《时之笛》之所以迟迟未能发售的主要原因,也正是宫本大师和他的团队,对于游戏体验的执着追求。
自从投入到游戏界以来,任天堂的硬件一直有着这样的特定:机能一般但硬件创新性十足。N64同样加入了创新元素,而其中类比摇杆、Z(扳机)键和C方向的引入,可以说彻底改变了3D游戏的操作法则。另外说一嘴:手柄震动包也是N64众多创新元素之一。正是因为N64有了这些技术,《时之笛》才成为了奠定3DRPG制作标准的作品。
现在看起来诡异至极的N64手柄,被一些人誉为历史最重要的手柄
对于玩惯了“上帝视角RPG”的玩家来说,进入《时之笛》的世界后第一感觉就是:这天真蓝!这水真清!这个世界真漂亮!虽然现在看起来有一种满满的“村通电”的感觉,但对于一直看角色“脑袋瓜”看了快30年的RPG玩家们来说,这种震撼是不言而喻的!何况《时之笛》的画面和素材建模,精美到现在看都不过时——对,没错,我怼的就是《宝可梦 剑/盾》!
“越肩视角,左摇杆(方向键)负责移动,右摇杆(C方向)负责转移视角”——这种几乎是业界通用的3DRPG制作标准就是《时之笛》奠定的,以后被吹得各种天花乱坠的3D“神作”——不管是《魔兽世界》《GTA》《怪物猎人》还是《P5》,都得叫上《时之笛》一声师祖!
《时之笛》是这种我们已经不能再熟悉的视角的鼻祖
事实上《时之笛》采取这种视角也是经过了多次调整的,宫本茂一开始是想采用第一人称视角来制作游戏的,很快他发现这样行不通便改成了第三人称视角,当然这个过程同样是困难重重——比如如何开展3D战斗就是一个问题。宫本茂最开始像采用全3D战斗而移动类似于轨道射击一样的感觉来制作,但随后又因为这个方案没有灵魂被他自己推到了,可以说是纠结了很久才完成了现在这样的作品。
而这里又不得不提《时之笛》的另外一个重要创新:“Z-targeting(Z锁定)”系统,即锁定单个敌人从而将战局从“我要打十个”变成“单挑”。这个系统的应用咱就不多提了,各位只要记得什么《鬼泣》《怪物猎人》《尼尔》之类的游戏又得排队叫师祖就可以了。这里只提一个小花絮:在制作组在3D战斗制作期间遇到瓶颈时,为了放松组团去看了一场舞台时代剧,当看到剧中忍者向武士抛出锁链,之后双方拽直锁链一起“转圈对峙”时,制作团队一下子得到了启发——“Z-targeting”系统就这么诞生了……
“Z锁定”系统的诞生还是很意外的
《时之笛》里有太多独创要素奠定了现在游戏的基础,比如场景互动、比如动态昼夜、比如切换第一人称瞄准等等,总之现在任何第三人称的3DRPG作品(甚至可以扩大到大多数3D游戏作品)都或多或少在《时之笛》中找到元素。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时之笛》,恐怕3DRPG发展进程还要再晚上个几年。
三、地图要大、要好玩,别的都扯淡猫仔的观点:《时之笛》之所以奠定了3DRPG的制作标准,不仅仅因为它在当时极具突破和创新的画面,也绝不是因为它的名字叫做“塞尔达传说”,这些只是把它推向大众视野的先决条件而已——真正撑起《时之笛》地位的原因只有一个:好玩,说其他的都是扯淡!
20年后我们夸赞《旷野之息》时候,常常会使用以下词汇:超乎想象的行动自由、极具创意的场景互动、精心设计的地图关卡、丰富有趣的细节彩蛋、变幻莫测的战斗方式——OK,放在20年前,用这些词汇刚刚好可以用来形容《时之笛》。
好玩的地方很多,比如抱着“鸡神”当降落伞……
为制作《时之笛》而搭建的所有系统,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好玩。玩家进入游戏后不久就会实际感受到的:精灵引导、第一人称弹弓射击、场景互动、立体攀爬关卡以及利用3D视角限制玩家行动的关卡,都会让玩家切实感觉到:这是原汁原味的塞尔达传说,同时又是超级好玩、超级烧脑的3DRPG。
后面玩家得到陶笛,并围绕陶笛的旋律解锁各类机关之后,玩家可以深深感觉到游戏再剧情和关卡射击上的精妙之处——甚至我们看到,在20年后《旷野之息》中,玩家围绕西卡石板的各种技能解密并推进游戏的基础思路与《时之笛》如出一辙,这不禁让人赞叹以宫本茂为首的制作团队对游戏设计的精确把握和远见卓识。
收集并用不同的乐谱推进剧情,很有趣
据宫本茂回顾,《时之笛》的开发过程中有两件事改变了游戏设计思路,第一件事有关地图设计和总体思路,当制作团队都在为地图移动、关卡设计和3D战斗该怎么做而愁眉不展时,小泉欢晃提出了加入马的建议。当制作组看到马匹在地图中自由驰骋时,大家恍然大悟:第一人称视角和轨道式移动的方案被驳回,就应该制作一个超级大的海拉尔大陆,玩家就应该能在这里看到日出日落、感受大陆的风土人情,玩家就应该能在这里策马奔腾、自由行动——于是,我们不仅仅在《时之笛》中感受到了划时代的3D操作,还在这里感受到了什么叫做行动自由度和战斗自由度。
骑马战的设计非常超前!
第二件事有关剧情,对于向来不太重视剧情的《塞尔达传说》来说,《时之笛》显得有些特别,他讲述了林克从年少成长为一个青年的故事,这在之前的作品中是没出现过的。制作组最开始制作了一个青年林克的造型,随后又做了一个少年林克的造型,结果宫本茂看了之后都很喜欢,于是“少年林克成长史”的故事剧本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代价就是之前的剧本全部推倒重来……(嘛,喜闻乐见啦~)
在不断推敲中,最终呈现了一个庞大又有趣的海拉尔大陆,当然这也导致了制作团队每天都在加班,而加班的代价是他们经常会想出新的创意——“当时感觉似乎游戏永远不会完成了。”宫本茂后来回忆说到“但是很开心。”
过犹不及的是,由于制作组最后不断地添加创意和调整难度,导致了游戏最后给玩家呈现了一个恐怕是史诗级规模和难度的地图——水之神殿。这个地图被不少玩家叫做“噩梦”,甚至青沼英二在多年之后还经常收到玩家对此的抱怨。
水之神殿成为了很多玩家的“噩梦”
青沼英二对此的态度是:“因为玩家需要不断地脱鞋,与其说是难,不如说是太麻烦”现在看来,“水之神殿”的设计也算是神作RPG的醍醐味,这比起十年磨一剑的某RPG大作的第13章来,不知道强到哪里去了……
写在最后《塞尔达传说:时之笛》公布之后,立刻创造了多个游戏媒体评分历史上的第一个满分,到2007年之前它在GameRankings历史最佳游戏排行榜上一直位列榜首(现在被《超级马力欧银河》超过排第二,任天堂真XX是世界的主宰),在Metacritic目前更是秒天秒地名列第一。
万幸我们有机会在3DS上重温经典
对于国内大部分玩家来,N64说可能太过疏远,以至于很多人对于《时之笛》为什么会引得”一片爆炸”没有概念,万幸我们可以在3DS上原汁原味地重温经典。事实上,就算是20年前的游戏,放在3DS上(2011年复刻)仍然难掩其出色的素质,这或许就是“创世制作”独有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