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王母与昆仑山的传说(昆仑山与西王母献玉)
西王母与昆仑山的传说(昆仑山与西王母献玉)我国著名历史文献《竹书纪年》中曾说:“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璜快。”《晋书·律志》中曾记载:“黄帝作律,以玉为管。长尺六孔,为十二月音。至舜时,西王母献昭华之管,以玉为之。及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冷道舜祠下得白玉管。”舜是华夏父系社会继黄帝、尧以后又一首领,称为有虞氏。西王母作为母系社会首领又一次送来玉环、玉璜快、玉管。玉环、玉璜快是古代礼器,玉管是乐器。据晋葛洪《西就杂记》中说,汉高祖初入咸阳宫时,曾见到此管,“有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见,铭曰昭华之管。”过了两百多年,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冷道舜祠下获得白玉管。可见,玉管为真。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山,古代这个山是什么样的山呢?西王母献玉舜西王母献玉黄帝这一故事来自古代文献《玉海》,该书引南北朝时孙柔之《瑞应图》说:“黄帝时,西王母乘白鹿献白环之休符。”白环即白玉环。玉环,古时作为礼器,与玉璧、玉瑗为
西王母是昆仑神话体系中的一位大神,在我国古代神话里,占有非常突出而重要的地位。古典文献中所记录的西王母形象反映了远古时代生活在昆仑山地区原始社会状态的母系氏族部落的某些生活风貌。
西王母其人
先秦典籍中最早记载西王母传说的是《山海经》,记载文字主要有三处:《西山经》:“玉山,是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厉及五残。”《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然。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面有三青鸟,为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按照这些描写,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山的玉山石洞中,似乎是一个半兽半人的女神。她有一条像豹那样弯曲上翘的尾巴,有锐利如虎的牙齿,非常善于吼叫,乱发如蓬草,头上戴有一块玉制作的饰品“玉胜”,喜好三青鸟。她是职司,知灾厉五刑残杀之气。现今对西王母这一形象的解释一般是:西王母是原始时代生活于西北地区母系社会的首领,其形象反映了先民们对动物的图腾崇拜。在原始时代,从事狩猎活动的民族认为野兽的凶猛厉害在于它的牙坚爪利,因此,他们就把猛兽的牙爪装饰在自己身上,特别是部落首领的身上,或者将其妆扮成猛兽的模样,以为这样就可以获得猛兽的力量。
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山玉山,她与玉有密切联系,最突出的是献玉的故事。
西王母献玉黄帝
这一故事来自古代文献《玉海》,该书引南北朝时孙柔之《瑞应图》说:“黄帝时,西王母乘白鹿献白环之休符。”白环即白玉环。玉环,古时作为礼器,与玉璧、玉瑗为同一大类,都是圆形或近圆形。古代以“肉”与“好”的大小相区别,“肉”即玉器周围的边部,“好”即玉器中心的孔。《尔雅·释器》中说:“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合一谓之环。”就是说,以边与孔的大小比例来确定。我国考古学家夏鼐教授提议:“把璧、瑗、环统称为璧环类,或简称为璧。其中器身作细条圆圈而孔径大于器二分之一者,或可特称之为环。”玉环在黄帝时代是一种用以事神的礼器。
黄帝时期,昆仑山已发现了美玉,用玉作为事神的玉器是有可能的。考古资料表明,在齐家文化出土的玉器中就有玉环,而此玉器是用昆仑山美玉制成的。西王母与黄帝的交往,反映了远古时期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联系,表明当时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友谊。历代文献中记载了一些交往的故事。较为流行的是:西王母派使者送符给黄帝打败蚩尤的故事。据《黄帝出军决》记载:黄帝与蚩尤作战的时期,蚩尤幻变多方,征风召雨,吹烟喷雾,黄帝军队被迷。黄帝在一天睡梦中见西王母派使者来授符,“符广三寸,长一尺,青莹如玉,丹血为文。”并派一妇人,人首鸟身,授黄帝作战之法。最后黄帝得以大胜。然而这符,也是玉制作的。可见,玉在古代的崇高地位。
西王母献玉舜
我国著名历史文献《竹书纪年》中曾说:“西王母之来朝,献白环玉璜快。”《晋书·律志》中曾记载:“黄帝作律,以玉为管。长尺六孔,为十二月音。至舜时,西王母献昭华之管,以玉为之。及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冷道舜祠下得白玉管。”舜是华夏父系社会继黄帝、尧以后又一首领,称为有虞氏。西王母作为母系社会首领又一次送来玉环、玉璜快、玉管。玉环、玉璜快是古代礼器,玉管是乐器。据晋葛洪《西就杂记》中说,汉高祖初入咸阳宫时,曾见到此管,“有玉管长二尺三寸,二十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辚相次,吹息亦不见,铭曰昭华之管。”过了两百多年,汉章帝时,零陵文学奚景于冷道舜祠下获得白玉管。可见,玉管为真。西王母居住在昆仑山,古代这个山是什么样的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