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1号火炬的班徽(全世界统一的上课铃)

1号火炬的班徽(全世界统一的上课铃)e f# g♯ ee g♯ f♯ b如何读懂这个暗号?完整的威斯敏斯特钟声旋律其实包括五个片段,每个片段都仅由E大调的B3、E4、F♯4和G♯4四个音高组成。g♯ f♯ e b

无论你在天南海北,从小到大的上课铃声里听得最多的一定有这个:

"灯~等~灯~等~~,等~灯~邓~登~~"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段铃声究竟有什么来历?它是怎么做到全世界统一的?

1号火炬的班徽(全世界统一的上课铃)(1)

这段铃声的旋律其实源自英国伦敦的大笨钟,后发展成一种国际通行的报时音乐——威斯敏斯特钟声。这段钟声最有意思的地方是:由于每次报时的钟声是不一样的,所以你可以根据听到的钟声来判断现在的时间!也就是说,它其实就像是一种通过旋律和钟声来实现的暗号。

如何读懂这个暗号?

完整的威斯敏斯特钟声旋律其实包括五个片段,每个片段都仅由E大调的B3、E4、F♯4和G♯4四个音高组成。

g♯ f♯ e b

e g♯ f♯ b

e f# g♯ e

g♯ e f♯ b

b f♯ g♯ e

其中每个片段的前三个音为四分音符,最后一个音为附点二分音符。

为了方便不懂乐理的同学理解,我们可以把音名转换成无升降号(首调)的简谱,并给这五段旋律分组,分别命名为ABCDE。

【A】g♯ f♯ e b→3 2 1 5(低八度的5)

【B】e g♯ f♯ b→1 3 2 5

【C】e f# g♯ e→1 2 3 1

【D】g♯ e f♯ b→3 1 2 5

【E】b f♯ g♯ e→5 2 3 1

看出来了吧?其实来来去去就是只有4个音。

4个音怎么区分时间?——大笨钟每个小时内会敲响四次,每隔十五分钟敲响一次,每次敲响的旋律不同,且每一次敲响时都会比前一次增加一个片段,以此来循环。

这样乍一听可能有点懵,但听完下面的音频你会很快就明白。

每小时的十五分钟(一刻)时,播放第一个片段,也就是【A组】:

1号火炬的班徽(全世界统一的上课铃)(2)

三十分钟(半点)时会播放第二、三片段。即【B组】 【C组】:

1号火炬的班徽(全世界统一的上课铃)(3)

四十五分钟(半点过一刻)时会播放【D组】 【E组】 【A组】:

1号火炬的班徽(全世界统一的上课铃)(4)

到了整点,则播放即【B组】 【C组】 【D组】 【E组】,并用钟声的数量报时,敲一次表示一点整,两次表示两点整。

1号火炬的班徽(全世界统一的上课铃)(5)

所以三点整听起来是这样的(敲三下钟)

所以六点整听起来是这样的(敲六下钟)

而我们所熟悉的上下课钟声,正好就与整点报时的旋律部分吻合。

这样的报时敲了两个多世纪,很多人只要一听到钟声就知道是几点几分,堪称神作。也正是因为这样,大多数的钟声报时都是采用这段旋律。

这段旋律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在一个小时的循环中,一刻和三刻是以属音B结束的半终止式,给人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好像在告诉人们时间只走了一半,还没到第一个终点,而半点和整点则是以主音E结束,使得威斯敏斯特钟声便于区分时间,达到了令人满意的音乐效果。

别看这段旋律就简单几个音,但它的来历可不小。

威斯敏斯特钟声最早是剑桥大学圣玛丽大教堂用来报时的音乐,所以也有人把它称作剑桥钟声

1793年,圣玛丽大教堂拜托牧师约瑟夫·周伊特博士创作一段旋律用来报时。他在为教堂编写这些乐曲的时候约翰·兰德尔和他的学生也参与了创作,因此《威斯敏斯特钟声》出自以上哪一位音乐家之手到如今仍存有争议。

其中流传最多的一种说法是,威斯敏斯特钟声的第一组的四个音符可能出自德国音乐家亨德尔于1741年创作的神剧弥赛亚《I know that my Redeemer liveth》的第五、六个小节。

1号火炬的班徽(全世界统一的上课铃)(6)

那这段钟声为什么被用作了学校的上课铃呢?

据说二战后,日本常有空袭,当时空袭的铃与学校上课一样都采用的是摇铃,经常搞得人心惶惶,因此一位发明家特意做了一种有四根金属棒,并且能敲出四种音高的时钟, 碰巧当时BBC的广播电台都在用威斯敏斯特钟声作为开场音,所以便把它作为国中小学校上下课铃声。

后来这首乐曲在东亚圈被广泛使用,在日中韩地区的学校普遍作为上下课的铃声使用。

如今,学校里的铃声越来越多元化,甚至不同的课间时间都有不一样的bgm,而这些音乐也成了我们学生时代的回忆。

比下课铃更让人期待的是大课间的音乐,每次《水边的阿狄丽娜》响起,一天中最长的课间休息来了!去学校超市买零食、成群结队上厕所、打球...一天中操场最热闹的时候。

1号火炬的班徽(全世界统一的上课铃)(7)

当然,也有很多老师喜欢这个时间找你谈话或者讲题...

午饭过后,很多学校都会放这首《爱的纪念》(又名《童年回忆》),成为了午休时间的bgm,舒缓的旋律非常让人放松。

理查德可以算是一个铃声大户,他所演奏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Music Box Dancer》、《梁祝》也常被学校当做铃声使用。

此外,理查德的钢琴曲在中国广泛传播,可以说,他以一己之力影响着一代中国人的音乐审美。

肯尼·基的这首《回家》被很多学校用作了放学时候的音乐,现在只要一听到这个旋律,立马能回想起当年收拾好书包走出校园,迎面吹着小风的感觉了。

虽然不同学校的课间音乐略有不同,但多以古典音乐为主。

Time To Say Goodbye​y.qq.com

1号火炬的班徽(全世界统一的上课铃)(8)

在1996年,德国拳王亨利·马斯克为准备结束自己具有传奇生涯的运动经历而筹备了一场告别拳赛,他特意找到自己非常钟爱的歌手布莱曼,邀请她在自己的告别赛上进行演唱此曲。布莱曼与波切利合唱的版本一经发行,便横扫流行跨界音乐领域。

这首曲子属于班得瑞乐团音乐系列第一部专辑《安妮的仙境》中的第二首音乐。据说班得瑞每当执行音乐制作时,从头到尾都深居在阿尔卑斯山林中,坚持不掺杂一丝毫的人工混音,直到母带完成。

《蓝色的爱》最早是一首歌曲,一开始,歌曲并不受欢迎。后来,保罗·莫里哀把这首歌改为轻音乐后才改善了局面,流传最广的还是铃声大户理查德·克莱德曼演奏的版本。

除了这些比较“舒缓”的课间音乐,还有一些bgm,只要它们一想起,我们不是在操场,就是在跑去操场的路上。

《运动员进行曲》不仅是升国旗、课间操的候场bgm,学校里举办活动或者颁奖典礼时候也会用到它。

代入感太强,现在听着它感觉自己站在班级队伍中间,班主任背着手站在最后看着了...

还在上学的朋友们别激动,等到工作后,年会上你还会与它重逢的......

这首曲子可以算是军训、运动会的专属bgm了。此曲一响,热血万两,甭管自家班级的口号有多沙雕,大声喊起来就对了。

课间音乐的多元化在大学更有所体现,各式上下课铃声也成了各大高校独特的气质。

比如TOP高校清华大学的上课铃是车尔尼Op.599 No.60

南开大学的上课铃则采用了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序曲。

北航的下课铃声名为《G大调小步舞曲》。

星海音乐学院的上课铃是《梦みる葡萄 - メインテーマ》,下课铃则是《罗马的松树》。

https://y.qq.com/n/yqq/song/002rsa4h2tnrfT.html​y.qq.com罗马的松树(片段) - Various Artists - QQ音乐-千万正版音乐海量无损曲库新歌热歌天天畅听的高品质音乐平台!​y.qq.com

1号火炬的班徽(全世界统一的上课铃)(9)

学校的铃声和课间音乐,不仅给校园生活带去了很多活力,还承载着我们学生时代不同阶段的回忆,直到现在,只要再听到这些音乐,脑子里依然会浮现出当时的很多画面。

你们学校的bgm是怎样的?有哪些令你印象最深的?来评论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