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鑫一个人走成都(赵鑫中文长篇1梁晓声人世间)
赵鑫一个人走成都(赵鑫中文长篇1梁晓声人世间)看开头时就已经觉得文字比较差,太水了,文学素养比较低,很疑惑怎么就成了‘著名文学家’。对很小的时候播的电视剧《雪城》和《年轮》的印象仅是主题曲,剧情一概忘了,只隐约记得是讲知青的,文字没读过。“说到‘茅盾文学奖’,我的心情真的很矛盾。据说梁晓声的《人世间》当年以最高票当选。2020年初因为疫情封闭在家,正好手边有这部书,三本150万字啊,朋友们!那是我第一次有意识的读茅奖作品,对自己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本来刚看完《人生海海》,之前连续的中短篇系列还没有看完新书,而《论语》的读后感系列马上要发完,面临断更的窘境,就想开启长篇小说读后感系列,正好写热乎的《人生海海》。然而没想到的是,写《人生海海》几百字后,提到了《暗算》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由此想到了梁晓声因《人世间》获奖,越写越气,居然几百字收不住,离题越来越远,干脆就拎出来,独立成篇,作为长篇小说系列读后感的第一篇吧。现在热播的电视剧已经播
赵鑫|中文长篇1:
梁晓声《人世间》
梁晓声,是有社会责任感的历史记录者,是电视连续剧素材提供者。
这篇文字完成得太奇怪了,以至于不得不在开头说一说。
本来刚看完《人生海海》,之前连续的中短篇系列还没有看完新书,而《论语》的读后感系列马上要发完,面临断更的窘境,就想开启长篇小说读后感系列,正好写热乎的《人生海海》。
然而没想到的是,写《人生海海》几百字后,提到了《暗算》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由此想到了梁晓声因《人世间》获奖,越写越气,居然几百字收不住,离题越来越远,干脆就拎出来,独立成篇,作为长篇小说系列读后感的第一篇吧。
现在热播的电视剧已经播完很久了,都已经凉凉了,总不会有人再说蹭热度了,就来把这无意中抑制不住的文字写完吧。再做一次《皇帝的新装》中的小孩儿。下面引号的,是在从《人生海海》读后感中摘过来。
“说到‘茅盾文学奖’,我的心情真的很矛盾。据说梁晓声的《人世间》当年以最高票当选。2020年初因为疫情封闭在家,正好手边有这部书,三本150万字啊,朋友们!那是我第一次有意识的读茅奖作品,对自己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看开头时就已经觉得文字比较差,太水了,文学素养比较低,很疑惑怎么就成了‘著名文学家’。对很小的时候播的电视剧《雪城》和《年轮》的印象仅是主题曲,剧情一概忘了,只隐约记得是讲知青的,文字没读过。
第一本说的事还是有价值的,某种历史的记录。可是,没有最水,只有更水。越往后越感觉作者力不从心,文气断裂得七零八落,情节矛盾的而一塌糊涂。我都惊了,有的文字连匆忙赶出作业的程度都不如,就更别提完全没有经过修改和润色。赶紧捏吧完了就交了。
是赶时间否则就错过了那一波的评奖吗?”是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已无力再写长篇,所以最后一搏,好进入这个序列,在墓志铭上多一点光彩,不用“追封”,也没人“追封”,从而获得稳固的历史地位?
这里面充斥着对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和法国文学的拙劣模仿。可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啊!其中最令人无法忍受的是对于没有切身体验的法国生活的意淫式的胡想乱写,和对理想女性的过渡浪漫主义的、不顾实际的、不合逻辑常识的、把作者以为的好往死里写,效果就是出奇的幼稚、做作、引起人的生理不适。
如此潦草、粗疏、凑数的赶工劣质,居然堂而皇之的以最高票当选印象中本来应该是最高的中文长篇小说的奖项,我实在是万般不理解!那就能代表中文小说的最高水平?很多文字只能说是中学到中专的程度啊!都谁是评委?他们在干嘛?
如果说是对梁晓声先生一生创作的某种肯定,可以颁个荣誉奖什么的,为什么要针对这一部呢?把读者当什么了?这东西藏得住吗?这不是一个“奖”啊!这简直就是耻辱纪录!作者不会因此增加光荣,而只会被真正的读者大加质疑;这更是“茅盾文学奖”的污点,让真正的读者对它更失望,更质疑它的合理性、甚至合法性。不是没想过努力写作有一天获奖,可越来越觉得它失去了意义。还是拿略萨说的话安慰自己比较好。
那时因为疫情本来就郁闷,坚持“学习”完了《人世间》就更郁闷了。本来想写一篇文字发发牢骚的,但想到本来那时大家心情就不好,就别添堵了。而且梁晓声先生年岁大了,看在他关注现实的份上,就给他留面子吧。当时只和一位学中文的同学吐槽了一把,对方只笑我怎么还那么当真、认真,我也是觉得自己怎么这么不成熟,怎么这么看不开,怎么这么自讨没趣。就翻篇了。
前一段电视剧的热播成了某种现象,没想了解,但打开手机就有类似的信息,看起来口碑还不错。我是一点看的兴趣都没有。它如果是吸引眼球的,我想主要是五方面的原因:一、央视大戏的各方面强大的力度。二、梁晓声的确提供了很多素材。三、王海鸰一直是成功的编剧。四、宋春丽、小宋佳、萨日娜等一众好演员的加持。五、营销做得很足。
当时有点气不过,想破瓢冷水。后来想想,干嘛呢,好像故意唱反调、博眼球似的,就随它去了。
不知不觉写了这么多,当时读书时非常认真的,还做了很多批注。但是我想花更多的力气写《人世间》的分析文章是浪费时间。谁要是有异议,自己找来原书看就好了,没时间反驳。
我当然尊重梁晓声先生对生命的认真,对责任的承担;但这和写得及格、甚至写得好是两码事。这篇文字只对作品就事论事。
在一片赞美喝彩之中,有这样一篇短文的存在,当然也是出于对生命的认真,对责任的承担。
还有,对文学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