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罗秀:这里是罗秀
花都罗秀:这里是罗秀舌尖上的非遗罗秀米粉罗秀镇位于桂平市的东南部,处桂平、平南、容县三县(市)交界地,东与平南县六陈镇毗邻,南与容县石头镇接壤,总面积185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7.87万。这里近1万平米清代古建筑群深藏山间,蔚为壮观;这里是罗秀镇!清晨的罗秀披着薄薄的云纱,远山仿佛睡美人一般,充满了朦胧美,鸟瞰罗秀上空,云雾缭绕,云海翻腾,如梦如幻。
这里群山环绕,山清水秀;
这里是米粉之乡,
生产的米粉美味可口,被誉为“中国一绝”;
这里5万亩肉桂林一望无际,助农脱贫增收;
这里近1万平米清代古建筑群深藏山间,蔚为壮观;
这里是罗秀镇!
清晨的罗秀披着薄薄的云纱,远山仿佛睡美人一般,充满了朦胧美,鸟瞰罗秀上空,云雾缭绕,云海翻腾,如梦如幻。
罗秀镇位于桂平市的东南部,处桂平、平南、容县三县(市)交界地,东与平南县六陈镇毗邻,南与容县石头镇接壤,总面积185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7.87万。
舌尖上的非遗罗秀米粉
罗秀米粉因产于桂平市罗秀镇一带而得名,是桂平著名的特产之一,被誉为“中国一绝”。现有21个村共120多个粉坊,年产量超过100多万公斤,产品供不应求,并远销区内外。
罗秀米粉具有悠久的历史,清末民国初期就已成名。罗秀米粉手工制作工艺独特,以其山区特有的水质,配以当地所产的优质白米精制而成。
作为舌尖上的非遗,罗秀米粉制作技艺秘不外传,手工制作技艺传承只是口传心授,无定式无文字记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传承的不只是技术,更是人文匠心。
罗秀米粉不仅仅是好吃,还好玩,可以荡秋千,传承人韦瑞员说:“有人做过试验,将晒好的一张粉皮摺成一卷,选有力气的壮汉用力向墙壁猛掷20次不碎。”还可以承受住十名大汉拔河拉扯,十分坚韧。
煮、炒、捞、淥,肉汤粉、老友粉、螺蛳粉、凉拌粉,罗秀米粉吃法多样,人间烟火味,就在罗秀镇!
清代古建筑群落
这里还有近1万平方米的清代古建筑群,坐落在在罗秀镇植棠冲,规模宏大,保存完整,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植棠村是一个古村落,植棠冲则位于村子的中间部分,冲口有三面池塘环绕着,克昌祠堂是同村两个李氏祠堂之一,这里是也当地知名的文化村。
克昌祠建于1819年,据记载,1800年克昌祠族人李儒珍赴桂林应考,走访了桂林临桂三元及弟陈继昌所在的陈氏祠堂,考取举人功名回乡后,即萌发了建造家族祠堂的念头。
经过族人之间协商探讨后,决定仿照陈氏宗祠建造家族祠堂,随即开始动工兴建。1819年建成后保存至今,这就是克昌祠的来源。
该村庄房屋鳞次栉比,整齐有序,长约200米,宽约50米,占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现有20多座古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屋檐下的纹样虽然已经剥落了一部分,但是古香古色的造型依旧十分精美别致,历经岁月洗礼后,尽显古朴之美。
玉桂产业助农增
该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种植玉桂这个优势产业,引进精深加工企业广西桂平悦达香料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基地 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人口发展玉桂经济林产业。
该公司主要通过免费供苗给贫困户,在自主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与贫困户按协议价收购桂枝,引导、鼓励群众和村民参与肉桂种植。
同时,有计划地为他们免费提供玉桂种苗和肥料,安排相关培训和指导,增加村民对种植信心、脱贫信心。
目前,罗秀镇拥有玉桂树成林面积5万多亩,玉桂已成为该镇主要特色产业。据统计,2015年以来,全镇约有320户1300人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玉桂产业实现脱贫摘帽。
罗秀当楼
在罗秀镇政府大院内,屹立着一座雄伟的碉堡—罗秀当楼,它斑驳的砖墙还残留着炮击的痕迹,见证了罗秀人当年抗击日军侵略者的历史。
罗秀当楼是清未民初,由罗秀本地望族的卢氏、李氏等宗族筹资而建成。1945年3月29日凌晨,盘踞在麻垌区的日伪军近200人,从罗播平合的蓬塘出发,直接偷袭罗秀腹地马路头屯(今罗秀中学)附近,向罗秀圩连发炮弹三枚。
△黄圈处为当年遭受炮击后修补的地方
日军到第一炮击中贤堂村屯卢欧潮家的炮楼,第二炮落在当铺(今罗秀政府办公室)入门口,第三炮击中当铺最高的三层楼西北角而毁成一个大洞,至今还留存修补的痕迹。
今天的罗秀“大鹏展翅”,
未来的她会更加优秀!
这里还有更多历史文化和秀美风光,
等着你来探索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