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写作知识(词的异名与分类)
诗词写作知识(词的异名与分类)千里枫林烟雨深 无朝无暮有猿吟。停桡静听曲中意 好似云山韶濩音(元结《效乃曲》)词在从唐代出现一直到五代时期 一般都只是小令 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巛《菩萨蛮》、《忆秦娥》两调都没有超过58字。五代时期的李煜、冯延巳、欧阳炯等词人才有少数超过58字的词出现。近代发现的敦煌曲子词中 有些超过百字的词 如《内家娇》、《倾杯乐》等。据《尊前集》载 五代时期李存勖的曲子词《歌头》长达136字 被称为“长调之祖” 这在朱代以前是极其罕见的。北宋以后 词的中调和长调开始大量出现。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小令这种短小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词人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于是出现了词人自谱曲自填词的现象。特别是北宋初年的柳永 他本人擅长音乐 自己根据表达需要创制的曲谱有很多 所以他创作了不少长调也就不足为奇了。柳永以后 白制长调的词人还有不少 如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秦观、贺铸、周邦彦南宋的姜夔吴文英等。由于长短形式不同
一、词的异名词有许多不同的名称 比如《沁园春》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贺新郎》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乳燕飞》《贺新凉》《风敲竹》;《金明池》又名《昆明池》《夏云峰》。文献中关于词的记载经常会用到词的异名 所以了解词的异名对于填词以及对词进行深人地研究都有一定帮助 词的异名主要有曲子词、诗余、乐府、长短句等几个 下面一一说明。
(一)曲子词词的最初名称叫曲子词。因为词在早期是专门为配合音乐演唱的 所以实际上是先有曲 然后才有词的。曲子表示的是乐曲部分 词是用于歌唱的文字即唱词 这一点跟我们今天歌曲里的作词、作曲是一致的。后来 词脱离了音乐 词人填词不在是为了配合乐曲进行演唱 词才成为一种纯粹的文学体裁 词也就成了一种与赋、诗曲传奇等文学形式并列的专用名词了。
(二)诗余关于“诗余”名称的由来 清人吴照衡在《莲子居词话》中有所记述 书中指出:“诗余名义起源始见宋人王灼之《碧鸡漫志》 至明杨慎之《丹铅录》都穆之《南涤诗话》毛先舒之《填词名解》因而附益之。”可见 “诗余”这个名称早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此外 宋人廖行之的词集名为《省斋诗余》 吴潜的词集名《履斋诗余》南宋时期编写的词集名《草堂诗余》 这些都证明“诗余”的名称起源于宋代的说法是正确的。关于“诗余”的含义 历来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诗降为词 以词为诗之余。这种说法有轻视词的意思 当然也是不客观的 因而也曾经遭到了不少前人的反对。第二种说法认为词是由近体诗演变而来的 有些词如《菩萨蛮》、《忆秦娥》都是绝句的变格 是小令的开始 后来又演变成了长短句所以词是诗之余。第三种说法认为诗余的余是盈余 因为词的情文节奏都有余于诗 所以叫诗余。这种说法又把词的地位凌驾于诗之上了。
(三)乐府
“乐府”本来是汉武帝时期设置的专门用来搜集民间流传的诗歌的机构。许多民歌被收集起来以后 便有专门的乐工给它配上乐曲以供宴会或者典礼时演唱。后来人们又把这些流传下来的配乐的诗歌称为乐府诗 简称乐府。唐宋以后 “乐府的含义有所扩大 凡是能够入乐的诗歌 即便并非从民间采集而来、而完全由诗人自己创作的作品 也称为乐府。还有一些只沿用古乐府诗的题目重新创作而不入乐的诗歌 也称为乐府。词之所以称为乐府 是因为词在最初时期也是配合乐曲演唱的 其本质与采集到乐府配以乐曲演唱的民间诗歌没什么不同。但我们并不能据此认为词来源于乐府 因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词之称为乐府 我们从宋人的部分词集命名还可以找到证据。例如苏轼的词集名《东坡乐府》 贺铸的词集名《东山寓声乐府》 赵长卿的词集名《惜香乐府》杨万里的词集名《诚斋乐府》 徐伸的词集名《青山乐府》等。
(四)长短何“长短句”也是词的一种别名。之所以称词为长短句 大概是认为词的特点是句子长短不齐。但这种认识是不客观的 是对词的片面认识得出的结论虽然大多数词具有句子长短不齐的特点 但长短句并不是所有词牌的特点。实际上有些词并不是出长短句组成的这些词的所有句子字数都是一样的 例如《三字令》是句句均为三字的词;《生查子》、《踏歌词》、《抛毬乐》等都是句句五言的词;《塞姑》、《回波乐》、《三台》等都是句句六言的词;《乃曲》《杨柳枝》《竹枝词》《玉楼春》、《八拍蛮》《小秦王》《阳关曲》《瑞鹧鸪》等都是句句七言的词。所以我们说 并非所有的词都是长短句的形式 有不少词的句式是非常整齐的齐言形式。关于词的异名还有一点需要补充 那就是 有些异名并没有广泛称说 而只是用于词集的命名。例如柳永的词集名《乐章集》 晁补之的词集名《琴趣外篇》 刘克庄的词集名《后村别调》姜夔的词集名《白石道人歌曲》 杨炎的词集名《西樵语业》。
二、词的分类宋人编词集 一般只把词分为“慢”和“令”。“慢”是比较长的词 “令》则是相对较短的词。南宋时期 出现了一个署名武陵逸史词集《草堂诗余》 明人顾从敬重刊此集时对其中的词进行了重新分类 把词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其中最长的小令(《踏莎行》有58字 最长的中调(《夏云峰》有91字 而最长的长调只有百多字 像吴文英《莺啼序》这样长达240字长词并未入选。据此我们习惯上对词类的划分依据的就是《草堂诗余》所选录词的字数:58字以内的词统称为小令 59-91字的词称为中调 92字以上的词总称为长调。
词在从唐代出现一直到五代时期 一般都只是小令 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巛《菩萨蛮》、《忆秦娥》两调都没有超过58字。五代时期的李煜、冯延巳、欧阳炯等词人才有少数超过58字的词出现。近代发现的敦煌曲子词中 有些超过百字的词 如《内家娇》、《倾杯乐》等。据《尊前集》载 五代时期李存勖的曲子词《歌头》长达136字 被称为“长调之祖” 这在朱代以前是极其罕见的。北宋以后 词的中调和长调开始大量出现。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小令这种短小的形式已经无法满足词人想要表达的思想内容。于是出现了词人自谱曲自填词的现象。特别是北宋初年的柳永 他本人擅长音乐 自己根据表达需要创制的曲谱有很多 所以他创作了不少长调也就不足为奇了。柳永以后 白制长调的词人还有不少 如北宋的苏轼、黄庭坚、秦观、贺铸、周邦彦南宋的姜夔吴文英等。由于长短形式不同 所以词在分段形式上也不相同。就小令而言 既有不分段的 也有分成两段的。中调一般有两段组成。而长调由于字数的差别 分段也最复杂 既有两段的 也有三段、四段的。全词不分段的称为单调 有两段组成的称为双调。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一)单调千里枫林烟雨深 无朝无暮有猿吟。停桡静听曲中意 好似云山韶濩音(元结《效乃曲》)
边城春未到 雪满交河道 暮沙明残照 塞烽云间小。断鸿悲 陇月低。泪湿征衣悄 岁华老。(曹勋《饮马歌》)
单调的词可以一韵到底 也可以换韵这两首词都是一韵到底第一首押平声韵第二首上去互押。
(二)双调关于双调 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是认为两段同调词重叠就组成了双调 又叫重头 如《长相思》、《醉公子》《相见欢》等。另一种理解是凡词分两段 上下段不必是两个相同的词调也就是上下段字数、句数及用韵可以有差别 都可以称为双调 如《酒泉子》、《春光好》《归国谣》等。例如:
苹满溪 柳绕堤 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烟霏霏 风凄凄 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欧阳修《长相思》)
細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阂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靜无人 时时海燕双飞去。带缓罗衣 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 何曾系得行人住。(晏殊《踏莎行》
这两词非但前后两段字、句数相同 就连用韵都相同。实际上后段是前段的重复。
(三)三叠“叠”是重叠的意思 指一首词段落上的重叠。“三叠”就是重复三次 也就是分三段。重叠的词段并不要求字数和句数都相同。一首词重复两次 习惯上并不称为两叠或二叠 只称为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的词多是长调 例如:
晚秋天 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 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 望江关 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五悲感 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 行人凄楚 倦听隗水溽湲。正蝉吟败叶 蛩响衰草 相应喧喧。孤馆度日如年。风露渐变 悄悄至更阑。长天净 绛河清浅 皓月婵娟。思绵绵。夜永对景 那堪屈指 暗想从前。未名未禄 绮陌红楼 往往经岁迁延帝里风光妤 当年少日 暮宴朝欢。况有狂朋怪侣 遇当歌、对酒竞留连。别来迅景如梭 旧游似梦 烟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长萦绊。追往事、空惨愁颜。漏箭移、稍觉轻寒。渐呜咽、画角数声残。对闲窗畔 停灯向晓 抱影无眠。(柳永《戚氏》)这首词共212字 前段十五句73字押九平声韵 中间一段十二句55字押六平声韵 末段十六句84字押六平声韵两叶韵。
(四)四叠所谓四叠 就是一首词的段落重复四次 也就是分四段。这种长调《词谱》共载两种 一是《胜州令》 一是《莺啼序》。下面各举一例:
杏花正喷火。朦朦微雨晓来初过。梦回听乳莺调舌。紫燕竟穿帘幕。垂杨阴里 粉墙影岀秋千索。对媚景 赢得双眉锁。翠环信任蝉 谁更忺疏掠?追思向日 共个人、同携手 略无暂时抛躲。到今似、海角天涯 无由得见则个。番思往事上心 向他谁行诉?却会旧欢 泪滴真珠颗。意中人未睹 觉凤帏冷落。都是俺嗒错被他闲言伏语啜做。到此近、四五千里 为水远山遥阔。当初曾言 尽老更不重婚。却甚镇日 共人冏欢乐?傅粉在那里?肯念人寂寞终待把、云笺细写 把衷肠尽总说破 问伊怎下得、怜新弃旧 顿乖盟约。可怜命掩黄泉 细寻思 都为他一个 你忒煞亏我!(郑意娘《胜州令》)这首词共四段215字 第一段十一句55字七仄声韵 第二段十一句59字六仄声韵第三段十句55字五仄声韵第四段九句46字四仄声韵。
残寒正欺病酒 掩沈香绣户。燕来晚、飞入西城 似說春事迟暮。画船载、清明过却 晴烟冉冉吴宫树。念羁情游荡 随风化为轻絮。十载西湖 傍柳系马 趁娇尘软雰。溯红渐、招入仙溪 锦儿偷寄幽素。倚银屏、春宽梦窄 断红湿、歌纨金缕。暝堤空 轻把斜阳 总还鸥鹭幽兰旋老 杜若还生 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 瘗玉埋香 几番风雨。长波妒盼 邊山羞黛 渔灯分影春江宿 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 临分败壁題诗 泪墨惨澹尘土,危亭望极 草色天涯 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 尚染鮫绡 掸凤迷归 破鸾慵舞。殷勤待写 书中长恨 蓝霞辽海沈过雁。漫相感、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 怨曲重招 断魂在否?(吴文英《莺啼序》)这首词共四段240字第一段八句49字四仄声韵 第二段十句51字四仄声韵 第三段十四句71字四仄声韵 第四段十四句69字四仄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