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许就是和队友的默契吧(34没人能比我更懂)
这也许就是和队友的默契吧(34没人能比我更懂)但宫崎骏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因此也总是抱着再看看再试试下一个的心态。其实筹备的最初,宫崎骏的确因为配乐伤过脑筋,但也有不少候选人,比如坂本龙一、高桥悠治,细野晴臣,这些人作为日本音乐领域的先驱性人物,作品肯定是不差的。今天说到的这个话题,要是不提他们俩,估计会有人嫌盘点得不够专业。自1984年两人第一次因《风之谷》结缘,宫崎骏与久石让,两人名字的绑定距今已有37年。他们的相遇,网传最盛的版本,有着如同宿命一样的色彩:彼时宫崎骏正在筹备《风之谷》,但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配乐,可以说是忙得焦头烂额,后认识了当时在电视台搞配乐的久石让,留了半天时间给他创作,没想到一试就准,就此拍板决定了下来。只有半天时间的创作没有错,但两人相识,靠得可不仅仅是缘分。
“有时候导演们提出的意见完全超乎意料之外,让我完全愕然甚至产生反感……”
说出这句让千万社畜乙方感同身受话语的人,是Ennio Morricone。
这个曾为《海上钢琴师》、《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创作配乐的大师级人物,都曾在采访中忍不住“吐槽”了起来,可想而知,给一部电影配乐有多不容易,而让配乐和电影氛围完美契合又有多难。
当然,最重要的是,知音有多难求!不过,就算是再难求,也依旧不难找出那么些例外:
久石让之于宫崎骏也许应该是三人的电影?今天说到的这个话题,要是不提他们俩,估计会有人嫌盘点得不够专业。自1984年两人第一次因《风之谷》结缘,宫崎骏与久石让,两人名字的绑定距今已有37年。
他们的相遇,网传最盛的版本,有着如同宿命一样的色彩:彼时宫崎骏正在筹备《风之谷》,但一直都找不到合适的配乐,可以说是忙得焦头烂额,后认识了当时在电视台搞配乐的久石让,留了半天时间给他创作,没想到一试就准,就此拍板决定了下来。
只有半天时间的创作没有错,但两人相识,靠得可不仅仅是缘分。
其实筹备的最初,宫崎骏的确因为配乐伤过脑筋,但也有不少候选人,比如坂本龙一、高桥悠治,细野晴臣,这些人作为日本音乐领域的先驱性人物,作品肯定是不差的。
但宫崎骏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因此也总是抱着再看看再试试下一个的心态。
这个时候就不得不提宫崎骏的好友——高畑勋。彼时高田勋是《风之谷》的制片,很多牵头搭线的事其实都是他在进行,包括挖掘到久石让。
虽然久石让当时的确没什么能拿得出手的代表作,但高畑勋更看中他没有被时代潮流所左右的特质,所以才敢在久石让还寂寂无名的时候,大胆推荐给宫崎骏。
久石让与高畑勋
当然,倒也不用幻灭原来久石让真正的伯乐居然另有其人。在往后的岁月中,宫崎骏与久石让,的确是拿出了不少精彩的作品,默契也仿佛是天生的。两人之间,用君子之交淡如水来形容,可能是最好不过的。
88年的久石让和宫崎骏,一个还有满头黑发,一个还没有开始蓄胡子
久石让曾在采访里提过,他们“不太熟”,见面只谈过工作,都不曾一起吃饭喝酒,三十多年就这样过来了。实际上,两个人都是工作狂,除了工作室,就是家。
一个是能工作到凌晨,回家还继续研究古典乐的家伙;一个是连敬重的好友高畑勋偷个懒都看不惯的执政暴君。要这样的两人主动约个饭,再在杯酒之中升华友谊,怕也是难。
而且两人个性同样“傲娇”,久石让公开说过他们连拍档可能都算不上。
而宫崎骏的“龟毛”个性,总想找到最好的配乐,因此每次有新作品的时候,都是在一堆候选人中找最佳(总觉得这里的久石让有点怨念?),只不过宫崎骏找来找去,最终发现最契合自己所想的,依旧是久石让。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是宫崎骏成就了久石让,但最懂宫崎骏的,不是久石让又是谁。
黄霑之于徐克鬼才与怪才,他们才是鬼怪CP吧徐克与黄霑,关于他们俩,不知道有没有小伙伴和我一样,虽熟悉,但总觉得又特别遥远,仿佛是好久好久之前的事。想了想,大概是他们的经典多在纷乱的武侠世界,不同于陪着长大的动漫动画,年代滤镜就特别强。
但补充个题外话,黄霑与宫崎骏同年生,久石让与徐克也是同年。让人略感奇妙:是不是1941年和1950年,这个时候出生的人都存在着什么神奇的关联?
当然,玩笑归玩笑,话说回来,他们这两对还是有很多不同的。
于黄霑和徐克之间,并不存在伯乐、或者是谁成就了谁这样的讨论。两人相识时,都已经在各自领域做得非常突出了。不过他们两人冥冥之中,也像是有一条绳子在牵引着。
徐克还在读书的时候,是被父亲送去美国学医的,但一到美国他就自作主张,麻溜地换了专业去学电影了!而黄霑在香港大学中文系,毕业就当老师,但当了两年觉得不合适,也是麻溜就改行了,去了广告业,在电视台里摸爬滚打,之后又与友人创立电影公司、广告公司。
老照片里的徐克与黄霑
本要按照原来的轨道,他们见上一面,大概率是难的,但是都选择了影视业,那就不一样了。
两人就结缘于《上海之夜》。对于这部电影,难就难在,两人当时都没去过上海,不过这也没难到黄霑,一首温柔小意的《晚风》信手拈来。
他们初次的合作,徐克出的考卷,就有点朝纲的意思,给自己也给他人的那种。不过也的确很符合两人的人生作风,超前又大胆。大概也是从这时候起,他们就确认了彼此。
87年,徐克作为制片人监制《倩女幽魂》,导演虽然不是他,但黄霑硬是缠着要给电影作曲,也是有些没事找事了。但这份有事没事,他做得可用心了,写了一堆歌:《道》、《人生路》、《倩女幽魂》……
徐克版宁采臣和黄霑版燕赤霞
一开始徐克还真没打算“劳烦”黄霑,但黄霑硬是凭着自己的才情和执着,把自己又一次和徐克绑定了起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他们就被称为鬼才、怪才。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称号,两人都担过。
不过到90年,黄霑开始“嫌弃”徐克了。原因是为了给徐克的《笑傲江湖》谱曲,前前后后被退回的作品有6次之多,估计黄霑这辈子最大的委屈,就在徐克这里了。
还是最后黄霑读《中国音乐史》,看到其中引用《宋书.乐志》里的四个字“大乐必易”,顿悟之后作出《沧海一声笑》(大概还外加一点对徐克威胁:这是最后一次,爱要不要),这才结束了痛苦的创作。
不过后来黄霑牵头录制这首歌时找到了徐克和罗大佑,徐克第一遍以为是试唱,歌词都没唱对,没想到黄霑一点都不介意,没有重录,直接定了下来。美其名曰:“笑傲江湖嘛,就是这样子。”(哈!故意的,绝对是故意的吧,你让我痛苦,我就让你在大众面前“丢人~”)
就这样,两人从惺惺相惜变成相爱相杀,在黄霑为《黄飞鸿二之男儿当自强》创作的主题曲《男儿当自强》时,过程也是曲折。
为了写歌,黄霑就写了两个多月,还请来大师级音乐家拉二胡。结果徐克觉得二胡声音没达到他想要的意思,自己便花了点小钱随意合成了个,然后塞进去了,这把黄霑气得不行,却也没办法。
黄霑自己也固执,后来出唱片还是把徐克随便弄的那一段去掉了。不过当时唱片沾着电影的光,大卖几十万,这黄霑也是知道的,还想主动分给徐克一部分钱,但徐克是拒绝的。
什么时候该算什么帐,这两人真的是分得太清楚,大概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能那么有默契,也能创造出这么多经典的原因。只不过,黄大师已逝,不知何时再能听到这样的曲子,畅意笑江湖。
丹尼·叶夫曼&蒂姆·伯顿遇见你以后,变成更好的自己最后要说的这一对CP,其中一位中国的朋友们应该很熟悉——蒂姆·伯顿,这个有着暗黑哥特风格的导演。要问他的好基友是谁,估计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要回答:德普。
实际上如果要按照认识的时间,和合作的次数,德普叔怕是要靠边站的。真要比个一二,丹尼·叶夫曼这个男人,应该更有资格。
因《剪刀手爱德华》,1990年德普叔和蒂姆伯顿才相识,但丹尼·叶夫曼在1985年就给蒂姆伯顿的电影配乐了!两人合作也有16部作品之多,只要蒂姆伯顿继续拍电影,也不愁这个数字继续增加。
而且说起来吧,这两人的相识,尽显蒂姆·伯顿霸道总裁的属性(不是)。
从左往右:蒂姆·伯顿、薇诺娜·瑞德、约翰尼·德普、丹尼·叶夫曼
彼时因太过阴暗的风格,被迪士尼大佬解雇的蒂姆·伯顿,就被选中去拍摄了一部小成本电影《荒唐小混蛋奇遇记》,这部电影可以说是蒂姆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
年轻时的蒂姆
虽然电影小成本,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那个年代就以800万的投入获得了4000万的收入,蒂姆·伯顿因此打开了自己的名号,也是在这部电影,收获了好基友丹尼·叶夫曼。
出生于一个富裕犹太家庭的丹尼·叶夫曼,从小对于音乐是没有兴趣的,甚至还有被小学乐团拒绝过的经历,直到上了高中与一群乐迷相处,这才开了窍。
不过读完高中他就去做“吟游诗人”了,跟着哥哥满世界跑顺便搞摇滚。
看得出来丹尼也有做“怪人”的潜质
某天还在搞乐队的丹尼接到了一通电话,被问到要不要为部喜剧电影配个乐试试。丹尼的内心是懵的,他甚至都不知道蒂姆·伯顿是谁,发出了来自灵魂深处的两连问:为什么是我?为什么选我谱曲?
蒂姆·伯顿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但我看过你的乐队,我觉得你可以做到。
还在搞摇滚的丹尼
后来蒂姆便给丹尼展示了电影里的场景,丹尼倒也不矫情,抱着不妨试试的想法找来了乐队成员,开始按照交响乐的编曲做了小样并邮寄了出去。不过对此并不抱指望,就是没想到两周后便接到电话,并且被告得到了这份工作。
但丹尼的第一反应是却是:我不干!并且还委托经纪人帮忙回绝一下。经纪人可不想惯着他,并扔下狠话:要回绝,你自己去!不得已,丹尼才开始给电影谱曲。
虽然感觉上这工作让丹尼不情不愿的,但并不是他不想做,而是没有自信,怕做毁了。好在这一切的结果显示,中间他们的所有选择,都是正确的。
也不得不说蒂姆·伯顿是有识人的眼光的,丹尼·叶夫曼的确有电影配乐这方面的天赋。紧接着1988的《阴间大法师》,蒂姆也是邀请丹尼来谱曲。但这一年间,丹尼已经顺利给其他三部电影谱过曲了。连蒂姆伯顿都好奇,他是怎么做到如此高产!
丹尼的回答是:如果不这样做,就跟不上蒂姆导演的步伐。所以每年他尽可能多地安排电影配乐的工作,以此来积攒经验。
然而如今他的名号早已不需要和蒂姆绑定,因其最有代表性的《碟中谍》插曲,压根就和蒂姆没关系。
谁也想不到吧,当初那个被迫营业的摇滚青年,自从被那个浓眉大眼的怪咖挖掘灵魂深处的自己,就叛变成了组管弦乐队的墨镜大叔。
但WHO CARES~
和优秀的人在一起,发现更好的自己,不就是最好的安排吗!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 黑胶盒子,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