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道家为什么有忠孝之道(道家说天地不仁)

道家为什么有忠孝之道(道家说天地不仁)推而广之,天下万物也是一个道理,人也是一个道理。都逃不过盛衰死生的自然规律。 其实“刍狗”有点打了一个隐喻的意思,试着展开联想:用于“祭祀”的刍狗,发挥价值时候无比尊贵,价值使用完毕,就沦为草芥,像不像一朵玫瑰,开花时候人人羡慕,凋零的时候,无人问津? 这句话其实不难理解,但是由于《老子》和《周易》一样,是属于比早期散文还要的“韵文”,有些话没有很强的逻辑关联词的转折,就有些难以捉摸不透,我讲这句话的翻译分为四个点:“刍狗”、“圣人不仁”、“橐籥”、“守中”1、刍狗 这东西就是“草扎成的狗”,古人祭祀的时候会使用,祭祀完毕之后,就成了随意丢弃的草芥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庄子·天运》中也有提到过“刍狗”:“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那个梦见蝴蝶的庄周是个富有浪漫气质的人,什么“文秀”、“盛以箧衍”就是包装很豪华的意

道家为什么有忠孝之道(道家说天地不仁)(1)

道家最广为流传的就是那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了,初读错以为老子在感慨苍天无情,将天地间生灵万物视作草芥,毫不珍惜。其实这纯粹是一种断章取义,我们不如先来读一读原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这句话其实不难理解,但是由于《老子》和《周易》一样,是属于比早期散文还要的“韵文”,有些话没有很强的逻辑关联词的转折,就有些难以捉摸不透,我讲这句话的翻译分为四个点:“刍狗”、“圣人不仁”、“橐籥”、“守中”

1、刍狗

这东西就是“草扎成的狗”,古人祭祀的时候会使用,祭祀完毕之后,就成了随意丢弃的草芥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就是《庄子·天运》中也有提到过“刍狗”:“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齐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而已。”那个梦见蝴蝶的庄周是个富有浪漫气质的人,什么“文秀”、“盛以箧衍”就是包装很豪华的意思,而“践其首脊”、“蘇者取而爨之”就是用完了之后,有人踩几脚,有人拿去烧火。

其实“刍狗”有点打了一个隐喻的意思,试着展开联想:用于“祭祀”的刍狗,发挥价值时候无比尊贵,价值使用完毕,就沦为草芥,像不像一朵玫瑰,开花时候人人羡慕,凋零的时候,无人问津?

推而广之,天下万物也是一个道理,人也是一个道理。都逃不过盛衰死生的自然规律。

2、圣人不仁

这一句最大的干扰,莫过于儒家孔子“仁者爱人”思想的干扰,比较一下,道家似乎从字面上走了一条和儒家背道而驰的道路。其实不然,儒家是社会群体的思想家,凡是从人际交往思考,想的是一条符合复兴周礼的法子,什么以礼乐划分等级之类的。道家则不同,他们追求的是自然哲学,他们口中的“圣人”是承载天地意志的人,当然不是作为老子后辈的孔子!

所以在思考“圣人不仁”是为什么?因为“天地不仁”啊,圣人最为全天下最接近“道”的人,所作所为自然是天地的作风,看尽人间起起落落啊!

道家为什么有忠孝之道(道家说天地不仁)(2)

2、橐籥

这个很难读的两个字,是风箱的意思。把“刍狗”来过来再聊聊,其实就是老子打的一个比方,至于为啥忽然跳出了个“风箱”,前面也说了,《道德经》是属于早期“韵文”,思维跳跃很正常。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天地啊,就好比风箱,虽然内部空虚,但只要抽动风箱,就会有源源不断的东西输送过来。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老子显然不是在用物理知识解释这个问题,他想表达就是天地循环,生生不息的意思。

至于老子为什么要举“风箱”的例子,这就涉及到道家“有”和“无”的辩证关系了,这里不多赘述了。

4、守中

守中,这是一个历来争议颇多的词,我们做简化处理,就是顺应天地规律的意思。顺应天地规律,你看花啊草啊,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何须多言?

道家为什么有忠孝之道(道家说天地不仁)(3)

大致解释下来,老子其实讲的是道家思想中对于天地万物的规律的认识,而非我们断章取义地以为天地。至于这其中深邃的道家思想,我想一篇文章是很难讲清楚的,所以这里主要讲讲道家的“无情”:

为什么道家不能像儒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那样子呢?其实这只是你的误解,拿道家著名的哲学命题“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来举例子,老子说大的声音是没有声音的,大的物象是没有形状,这貌似是一个悖论,自相矛盾着,其实这里总是有一个道家的“前提”——人和自然的关系。

往高深地说,就是:“涤除玄览”,古时候有个叫做“河上公”的人这样子就是道:“心居玄冥之外,览知万物,故谓之玄览。”我做下翻译:就是人处于一种冥想的状态,当然这种冥想的状态不是想写别的,而是在想大道,于是自己融入自然了,花、鸟、虫、鱼似乎和自己息息相关。

这个时候的人,就是电视剧中玄之又玄的“悟道”,说白了就是中国特有的哲学思想方式。在这种人生境界之中,人能站在自然的角度思考问题,是具有一种超脱个人、凡夫俗子那些市侩的眼光的。

这个时候,老子关注着自然万物的一举一动。那么,自是还是自己吗?当然不是,在思想境界上,他是自然的一部分,当然,花草虫鱼也是一部分,大家都是一样的。他观看着万物的兴衰,万物也在注视他的老去。

所以道家认为,能看到没有东西有形状,听到人间喧哗之外的声音,才是接触到道。

天地不仁,只不过是老子化为自然的一部分,不再成为独立的个体,所以不再加以评价,添加自己的喜怒哀乐。

天地不仁,便是自然规律的遵守,老子并非不仁,他一直在注视自然万物。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