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故居里面的古墓(王羲之故居曾发现千年夫妻合葬墓)
王羲之故居里面的古墓(王羲之故居曾发现千年夫妻合葬墓)一般的古墓都是分前后墓室,但这座古墓的格局却是左右墓室,显然是按照夫妻合葬墓的格局打造的。汉晋时期,女子基本上在16岁左右就可以出嫁了,而相关专家通过对女童遗骸牙齿的基因检测,却发现她的年龄应该是在5岁左右。这一切让考古专家不禁想到了封建王朝时期的一种迷信陋习——冥婚,在当时经常会富贵人家为还没来得及婚配就去世的家人,寻找配偶,了却遗憾的同时,保佑家宅安宁。最后,考古专家将墓室内的棺椁给打开了,但是棺椁中的遗骸却让考古专家们大吃一惊。遗骸一共有三具,分别是两男一女,可让人不解的是都为幼童。其中女童遗骸身上的服饰是红色的,非常精致;双手的手腕上分别戴着一副金手镯,手指上则总共戴着11枚金戒指;而稀疏的头发上不仅带着两枚金簪,还有两枚金钗。此外,女童遗骸的身边还四处散落着做工精致的金铃铛。《晋书》中有记载,有条件的人家,女儿出嫁的时候都必须佩戴金笄,还必须有11枚金戒指作为信物。因此从女童遗骸
2003年,考古专家在王羲之故居发现了一座千年大墓,墓葬不仅规模宏大,而且整体非常奢华。但奇怪的是里面埋葬的却是三具幼童的遗骸,其中女性幼童遗骸身穿古代新娘的服饰,年龄却不过5岁。那么墓主人分别是什么身份?这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 古墓发现
王羲之有两处故居,虽然他晚年的时候在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金庭镇养老,但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都住在于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的故居里。2003年的时候,因为王羲之此处的故居年老失修,相关部门组织了一支施工队准备进行一番修缮维护。正当工人们干得如火如荼的时候,一位工人在修到大雄宝殿东配殿时,不小心将手中的钢钎掉到了地上,立即就砸出了一个洞。对建筑常识有所了解的小伙伴,应该都知道钢钎可以帮助大锤在岩石中开孔,非常的坚固。虽然在地上砸出了洞并没有什么,但重要的是这个洞太大了,看起来还有点深不见底。
施工队负责人意识到不对,毕竟这座古建筑,地底下有古代文物也很正常。于是他立即让工人们停下手中的修缮工作,并通知了当地的文物部门。
- 考古发掘
随后文物部门就组织了考古队赶到了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经过初步勘探后,确定了这是一座古墓。那这个墓和王羲之的家族有关系吗?一开始考古专家们也认为这座古墓是魏晋时期王氏家族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墓葬的随葬品必定会有很多价值连城的王羲之成员的书法作品。于是抱着激动的心情,考古专家们进行了更深入的发掘。但是越挖越不对,到最后考古专家们甚至直接推翻了之前的猜测。因为考古专家们在墓门前面的地上发现一层红色的粉刷物。经过相关检测,这些红色的粉刷物是一种铁矿红粉。而在《太平御览》中有相关记载,古墓葬能够用铁矿红粉来粉刷地面的,一般都是帝王陵墓才有这个资格。
考古专家们还发现墓室中的地面并不是完全平坦,从墓室两边向墓室的中间是逐渐凸起的,远远看起来像乌龟的背部,而且棺椁和大部分的随葬品都放置在凸起上面。这种地面处理建造风格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吗?把墓室地面的建成中间凸起,四周向下,其实是为了地面渗水能够及时流出,不侵蚀损坏棺椁和陪葬品。此外,左右两个墓室铺地面和筑墙体的砖都是青砖,是用精土烧制的,然后再用人工一点点打磨成形,很是坚固。如此高规格的墓葬,对工艺的要求非常的高,花费的人力和物力自然也是非同小可的,所以并不是一般家庭能承受得住的。这让考古专家们更加确定墓主人的身份就算不是帝王,也应该是皇亲贵族。
而王羲之虽然出身于魏晋名门望族琅玡王氏,家族成员不仅书法很是出名,在朝廷中的官职品级也不低,但是里离皇亲贵族还是差的远,并没有资格拥有这么高规格的墓葬。那么墓主人不是王氏家族的成员又会是谁呢?
- 墓中文物揭开墓主身份
抱着这个疑惑,考古专家们对龟背地面上的随葬品进行了研究。随葬品的数量非常多,完全具备帝王陵墓应有的规格,不仅有大量的金银珠宝,还有着不少的漆器。在其中的一个漆器上,考古专家们发现上面刻着“太康七年”几个大字。也就是说墓主人存年代很有可能是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执政时期,因为这是他的年号。司马炎的峻阳陵位于河南省偃师南蔡庄,这显然不可能的是他的陵墓,那就是只可能是和他关系亲密的皇亲贵族。之后,考古专家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山东省临沂市在西晋时期被称作琅琊。当时琅琊王司马伦,也就是司马炎叔叔的封地就在此处,后来的琅琊王都是司马伦的子孙后代。值得一提的是,王羲之是魏晋琅玡王氏不知道多少辈的后人,而王氏家族是继任琅琊王司马睿最重要的拥护者,还帮助他建立的东晋。
最后,考古专家将墓室内的棺椁给打开了,但是棺椁中的遗骸却让考古专家们大吃一惊。遗骸一共有三具,分别是两男一女,可让人不解的是都为幼童。其中女童遗骸身上的服饰是红色的,非常精致;双手的手腕上分别戴着一副金手镯,手指上则总共戴着11枚金戒指;而稀疏的头发上不仅带着两枚金簪,还有两枚金钗。此外,女童遗骸的身边还四处散落着做工精致的金铃铛。《晋书》中有记载,有条件的人家,女儿出嫁的时候都必须佩戴金笄,还必须有11枚金戒指作为信物。因此从女童遗骸的着装和配饰来看,这应该是古代新娘才有的装扮。
- 为何5岁女孩会作为新娘陪葬
一般的古墓都是分前后墓室,但这座古墓的格局却是左右墓室,显然是按照夫妻合葬墓的格局打造的。汉晋时期,女子基本上在16岁左右就可以出嫁了,而相关专家通过对女童遗骸牙齿的基因检测,却发现她的年龄应该是在5岁左右。这一切让考古专家不禁想到了封建王朝时期的一种迷信陋习——冥婚,在当时经常会富贵人家为还没来得及婚配就去世的家人,寻找配偶,了却遗憾的同时,保佑家宅安宁。
那这竟然是冥婚后夫妻的合葬墓,为什么会有三具遗骸呢?考古专家并没有在墓室中发现二次下葬的痕迹,也就是说三人是同一时间下葬的。最后通过查阅魏晋时期的史料,并结合墓中随葬品来分析,考古专家们终于推断出了墓主人的身份,分别是司马睿的儿子司马焕以及他5岁的小新娘:东晋第一望族王家的幼女;还有司马睿的孙子司马安国。
司马焕的母亲是备受司马睿宠爱的郑夫人,爱屋及乌的司马焕一出生,就比其它的兄弟姐妹更受父亲司马睿的喜爱。再加上司马焕是司马睿老年得子,简直是要天上的星星月亮,司马睿都会想办法给他摘下来。但不幸的是,司马焕福薄,2岁的时候就身患重病去世了。就连司马睿之前封司马焕为琅琊王给他冲喜,也没能挽救他幼小的生命。
司马睿为此悲痛万分,决定以帝王陵墓的规格将司马焕下葬,并将王氏家族差不多时间去世的幼女陪给司马焕成了冥婚。而更让司马睿痛心的是,墓地还没有修建好,他才1岁孙子司马安国也重病夭折了。古代医疗条件有限,幼童的夭折率特别高,就算是帝王家也不能幸免。
为了让司马焕和司马安国黄泉路上有个伴,司马睿干脆将他们都葬在了一起。这就出现了考古专家看到的,墓室中不仅有司马睿和他5岁新娘的合葬棺椁,也有司马安国的棺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