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西周早期的故事:诗经 七月 史书里看不真切的西周初期社会

西周早期的故事:诗经 七月 史书里看不真切的西周初期社会塞向墐户。(用泥涂门)穹窒熏鼠,九月在户……——七月便直接住地里。二是即便回到家,唉,那住的啊: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这才是真正的吃饭问题

再看住,就一个字:差。“差”有两个方面,一是农忙时节根本没空住,是的,直接住田里,忙完了再回屋里住:

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

九月在户……

——七月便直接住地里。二是即便回到家,唉,那住的啊: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穹窒熏鼠,

塞向墐户。(用泥涂门)

嗟我妇子,

曰为改岁,

入此室处。

——需先点火将屋里的老鼠都赶走(“穹窒熏鼠”),再用泥巴塞紧北窗(“塞向墐户”)……老婆、孩子难道就在这种环境里过年吗?

此所谓:一吃一住,是《七月》悲愤之气的来源。大家看到了,便是一年到头一刻不停歇,且自家劳动多是为了公侯阶层,但作者并未抱怨——“为公子裳”、“献豜于公”云云——直叙其事而已,亦即“累”、“身份低”并不是问题。唯在吃、住二事上,“采荼薪樗,食我农夫”明显带着情绪;而“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乃近至于控诉。根本上,《七月》还是现实主义的,并非甜腻腻的赞歌。

西周早期的故事:诗经 七月 史书里看不真切的西周初期社会(1)

今天已很少见的“扑屋”,因草房子总发出“扑扑”声。

小结

也正因《七月》是紧贴现实的,才可看作西周的《清明上河图》,才可补阙《春秋》、《左传》、《史记》等煌煌史册所未及之处,才可既是文人之间消闲的华章又是指引中华民族向其源头摸索的火把。推而言之,《诗经》之一贯被作为“经学”,非“文学”,也在于此。推而言之更远,中国之文、史、哲自古不分家,也在于:它们不是三种学科,而是中华文明的砥柱,有着不可分割的对文明的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无名氏《诗经》,孔子等“春秋三传”,司马迁《史记》,牟庭《诗切》,姚际恒《诗经通论》,刘毓庆《诗义稽考》引傅斯年、何楷等。

写于北京家中

2022年8月9日星期二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