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型人格是一种很不好的人格,了解十二种人格类型
和平型人格是一种很不好的人格,了解十二种人格类型另外一次,还是这样,但这次,我故意错过火车。母亲又气又急,不停的埋怨我。我故意拿出手机捣鼓一会儿,给母亲开玩笑的说:“错过这趟,咱们坐下趟啊。”下趟车来了,我领着母亲大模大样的就上了车,其实早就买好了这趟车票,不明就里的母亲,这下不焦虑了,自言自语的说:“哦,错过上趟车,还可以坐下一趟啊。”比如,为了解决母亲坐火车的焦虑行为。我专门带着她坐了两次短途火车。一次,我故意拉着她慢慢走,任凭她着急焦虑的喊快点,我也不慌不忙的只是拉着她说话,决不被她的行为所支配。上了火车,母亲慢慢安定下来,也意识到原来不用跑也来得及。我的母亲就是典型的焦虑型人格,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戒备起来,担心焦虑到睡不着觉。举个例子,我母亲最担心坐火车,她说每次都要往火车上跑。担心错过火车的焦虑,让她每次都要跑着上火车,因此她很排斥坐火车这件事情。面对这种人格?我们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更相对的看待事物。
在我们身边,可能会有各种各样我们觉得行为“反常”的人,让我们觉得无法相处。
《无处不在的人格》一书,帮助我们了解十二种人格类型,我们便可调整自己对他人的看法,改变应对方式,还可以从中照见自己,了解自我,从而更容易理解并接受他人。
第一种是焦虑型人格
焦虑型人格的人总是经常性过度紧张,对人对事,有着强烈和频繁的担心,好似时刻准备要战斗。
我的母亲就是典型的焦虑型人格,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戒备起来,担心焦虑到睡不着觉。
举个例子,我母亲最担心坐火车,她说每次都要往火车上跑。担心错过火车的焦虑,让她每次都要跑着上火车,因此她很排斥坐火车这件事情。
面对这种人格?我们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他们更相对的看待事物。
比如,为了解决母亲坐火车的焦虑行为。我专门带着她坐了两次短途火车。一次,我故意拉着她慢慢走,任凭她着急焦虑的喊快点,我也不慌不忙的只是拉着她说话,决不被她的行为所支配。上了火车,母亲慢慢安定下来,也意识到原来不用跑也来得及。
另外一次,还是这样,但这次,我故意错过火车。母亲又气又急,不停的埋怨我。我故意拿出手机捣鼓一会儿,给母亲开玩笑的说:“错过这趟,咱们坐下趟啊。”下趟车来了,我领着母亲大模大样的就上了车,其实早就买好了这趟车票,不明就里的母亲,这下不焦虑了,自言自语的说:“哦,错过上趟车,还可以坐下一趟啊。”
第二种是妄想型人格。
你在职场中有没有遇到过那种“总觉得你要害他的人”?实际上,这种人不断的寻找敌人是为了自己获得安全感。
历史上我们了解的很多名人估计都存在这种妄想型人格。曹操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
再比如,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常常听到有人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等等之类的话,如果一个人经常性的把这话挂在嘴边,那就有问题了。
很有可能这个人曾经被深深的伤害过,然后就不断的进行自我洗脑,最后形成路径依赖的行为模式。这个创伤就变成了你人格中的一部分。
第三种是表演型人格。
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特别喜欢用夸张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而且极度渴望被爱。
他们总会激情洋溢的说话,随时会把你捧向一个高度:“你是我认识的最好的人”“你是咱们小区最漂亮的人”“你太伟大了”等等。
什么时候他突然对你冷漠了,你会变得一文不值,这种人格的人,情绪总是在极端中震荡,跳跃性观点。
东汉末年的祢衡,就有对周围人肆意贬低的倾向。初次见曹操,祢衡为了抬高自己,把曹操手下的豪杰全部贬低为酒囊饭袋,还把自己与尧舜相提并论。其实就是想吸引曹操注意,刷刷存在感。没想到,祢衡被曹操贬为击鼓小吏,彻底失去出头机会。
后来有一日,曹操大宴宾客,祢衡受命击鼓,朝贺击鼓是要穿美服的,可是祢衡故意穿了破衣烂衫。有人斥责他要求赶紧换成美服。祢衡就故意当众将破衣烂衫一件件脱去,一丝不挂,然后将美服一件件慢慢穿上。这惊世骇俗之举,实则是在博人眼球,也是对曹操无声的挑战,把个曹操恨得是咬牙切齿。这两个,一个是妄想型人格,一个是表演型人格,后果可想而知。
面对这种人格的人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当他出现这种举动的时候,对他表现出兴趣来,给他积极的正向的反馈,这种正向反馈,会让他更倾向于过正常的生活。
第四种是强迫型人格。
这种人格也可以叫做完美主义加固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的人往往比较执拗,坚持按照自己的看法和原则做事,而且难以表达强烈的感情,人际关系冷漠。
这种人格的人严守道德规范,具有高度责任心,做事一丝不苟。
福尔摩斯,典型的强迫型人格,它总能一眼看出别人身上哪里不对,是因为他要求一切东西都规规整整;
苹果公司创始人乔布斯,无法忍受任何地方有一点污垢;
雅诗兰黛创始人雅诗兰黛夫人,总是喜欢摸其他女人的脸,哪怕是电梯里遇见的完全陌生的人。
这些超级行动家,强迫型人格,也都是疯狂的天才。
遇到这种人格的人,该怎么处理你们之间的关系呢?我们需要做到千万不要讽刺强迫型人格吹毛求疵,否则他会越固执的坚持。
我们也不能被这种人格的人牵着鼻子走,也不要对这种人格的人表达过多的情感,可以带着他去放松一下,放松紧绷的神经,这是一种可以尝试的方式。
第五种是自恋型人格
这类型人格的人总会觉得自己非同一般,出类拔萃。他们总是期望获得别人的关注和优待,但从不觉得自己应该投桃报李。
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可能不在少数,简单的例子:你借给他东西,他会觉得是应该的,但是你想借他的东西,他只会告诉你没有。
这种人格的人总会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就应该获得优待。
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王力宏事件,其不就是被前妻曝光“自恋型人格”。
有心理学家分析,拿破仑就属于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兵败滑铁轮就源于过度自恋。
面对自恋型人格的人,不该做的就是和他们对着干,更不要对投桃报李这事有所期盼,在这类人面前,要严格遵守礼仪规范,否则你觉得无关紧要的细节,在自恋者人格看来就是对他的不尊重。
第六种人格是类精神分裂型。
这种人格的人比较孤僻、冷漠,对别人的夸奖和批评表现的无动于衷,也没有什么亲密朋友,天生的自给自足型。
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朋友,你该怎么办呢?
首先做到尊重,尊重人家独处的意愿,给他这样的空间。然后倾听他的内心世界,让他多表达一些东西,而不是你滔滔不绝的表达。
第七种人格是A型人格。
这种人格的人核心特点就是效率高,压力大,常见于职场上的高管,跟时间赛跑,但缺乏耐性,不能容忍别人的拖沓。
这类型的人,竞争意识非常强。但是这种长期高压下的人格,很容易转成焦虑型人格,或者抑郁型人格。
如果你觉得自己是这种人格的话,要学会放松了。
其次还要进行沟通训练,养成批判性思维,会让你更加宽容的对待自己和他人。
还应该具有退守思维,放下大量的工作,交给其他人去做。
最后,恐怕还得增强自己的抗压受挫能力。
第八种是抑郁型人格。
悲观和自我贬低是这类型人格的典型特质。但千万不要把抑郁型人格等同于抑郁症,抑郁型人格是四种气质类型之一。
我们非常熟悉的林妹妹,就是典型的抑郁型人格。高度的情绪易感,行动上迟缓,孤僻。看到花开就联想到花落的凋零景象,看到别人一家团聚就联想到自己父母双亡,孤苦伶仃寄人篱下。因而常常独自一人临窗流泪。若遇到不遂心的事,就更是郁郁不乐,终日以泪洗面。
如果你习惯性忧郁,总是看到事情不好的一面,很少感觉到快乐,经常自我贬低,那就很有可能是抑郁型人格。
那么怎么办呢?少一些心灵鸡汤似的口号,不仅没有帮助还会让你更沮丧。大道理什么的就更不要讲了,没用。
多去参加一些愉快的活动,看看心理医生,多倾诉,是个不错的方式。
第九种是依赖型人格
这类型人,总是需要得到他人的确认和支持,否则自己难以做出决定。
经常会说:“你说我该怎么办?”“你帮我选吧”“你给我个建议吧”等等之类需要别人帮他确定的话语。
这种人格的人很缺乏安全感,有时候甚至有些“讨好”,总觉得自己矮人一等,会因为别人和他中断了关系而感到惶恐不安。
这种人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原生家庭没有给他足够的安全感,或是原生家庭给了他过度的保护欲。
这类人结婚后,他依靠的对象转成了配偶,对配偶的过度依赖,会导致他丧失自我,一味地讨好,一再突破自己的底线。
记得有一部剧,《不完美的她》,现在想来,女主角穆静就是典型的依赖型人格,病态的依赖,哪怕是男主虐待她的孩子,她也只能假装看不见。
“世间万般皆苦,唯有自渡”。
第十种是被动攻击型人格。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呢?遭遇过夫妻之间冷战的就会知道,就是这种被动攻击。我就不跟你说话,我就让你难受。说实话,我就最受不了这个。
表现在职场,就是“习惯性反抗”。我就是看不惯你,我就是要和你对着干,各种迂回的方式对着干。
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在火并王伦这一章节中表现出来的就是这种被动攻击型人格。对水浒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分析分析林冲这被动攻击型人格有哪些表现。
面对这一类型的人,友好十分关键。
其次就是要多去询问他的意见,让他感觉到充分的被尊重,千万不要假装看不见他的反抗行为,这解决不了问题。
但也不要陷入互相报复的境地,你得比他格局大,站得更高。
第十一种是逃避型人格。
逃避,是他们的特点。这种人格的人极度缺乏安全感,避免一切可能会令自己受到伤害的事情。
生活中,这种类型的人挺常见的,我感觉自己就有这个倾向。开会永远想坐最后一排。
这种人格的人,在感情中如果出了问题,一定是选择冷处理的那一个,以沉默来面对伴侣的争吵。
即使遇到了让自己难以接受的难过的事情,他们也不会歇斯底里地爆发自己的真实情绪,而是选择积压在心里,压力越来越大,焦虑越来越重。
这样的处理方式也会让爱情越走越远。
第十二种是其他类型。
也可以说是多重人格,就是很多不同的人格叠加,这就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了。
那么这些人格都是怎么形成的呢?作者认为基本上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遗传,也就是父母的行为习惯有可能会遗传给他们的孩子。一个是后天环境因素。
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不是因为作者把这十二种人格分析的有多么到位透彻,而是作者自始至终的一个观点:了解这么多不同类型的人格,不是要跟这些人格战斗,而是尊重“改变是困难的”这一事实。“通常来说,人格障碍者不是因为高兴,而是因为害怕才会表现出那些行为。”理解是慈悲的开始,接受人格障碍的存在,对自己也是很好的疗愈方式,心怀慈悲,宽容,接纳,才能处理好不同的人际关系。
读《无处不在的人格》,听樊登老师对本书的推荐后,简单的写写自己的读书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