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闽南小吃面线糊图(老闽南人记忆中最地道的闽南美食)
泉州闽南小吃面线糊图(老闽南人记忆中最地道的闽南美食)2、辅料:虾糠,猪骨汤,熟鱼肉,精盐,味精,淀粉,胡椒粉、芫荽、小葱、白酒(浸泡过当归)。 1、主料:精制面线75克。这富有传奇色彩的面线糊来历故事,被人乐道,但是否真实已无从考证。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源起于泉州,更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千年古城泉州的影响力,很多历史不可考的食品总会被收纳到某一中心城市,这也是地域文化形成的一个必然趋势。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面线糊的制作也有了比较固定的流程:用料
面线糊,如果是没有到过福建的人,或者没有亲自尝过的,很难喜欢上它!看它的样子就知道了,其貌不扬,很多人觉得颜值上就爱不起来啊,面条不像面条,米粉不像米粉的……
但是,真正尝试过之后,你一定会喜欢它!为什么?且听鳌鳌慢慢道来:
面线糊是闽南地区最具特色的早餐食品了,味道鲜美,清甜爽滑,具有闽南地方风味。在外地很少看见,至少在鳌鳌走过的十几个城市里都不多见。而其起源历史也是相当久远,流传最广的故事也要从三百多年前讲起了……传说面线糊的产生也跟艰苦的生活有关。
乾隆下江南时,来到一个叫罗甲村的小村庄。那时正值粮食短缺的时候,村民全都穷得揭不开锅。为此村民急得是团团转,实在想不出要弄什么吃的来招待皇帝。乾隆在一秀才家门口下了轿,村里人都替秀才捏了把汗。秀才的妻子急中生智,在墙角找到一些往年丰收时啃剩的猪骨头和鱼剌,洗干净后下锅熬出一碗汤,又去柜子里扫出一把面线碎和一把木薯粉,和着就做出了一碗面线糊。乾隆吃后,感觉味道非常鲜美,马上问这“龙须珍珠粥”是用什么做的?这秀才妻子真是巧,立即大胆回答,这是祖传秘方,用上等面线和特等精制地瓜粉加工而成。皇上大大赏赐这个巧媳妇,面线糊也就这样传开来。——百度百科
这富有传奇色彩的面线糊来历故事,被人乐道,但是否真实已无从考证。虽然大部分人都认为源起于泉州,更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千年古城泉州的影响力,很多历史不可考的食品总会被收纳到某一中心城市,这也是地域文化形成的一个必然趋势。
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面线糊的制作也有了比较固定的流程:
用料
1、主料:精制面线75克。
2、辅料:虾糠,猪骨汤,熟鱼肉,精盐,味精,淀粉,胡椒粉、芫荽、小葱、白酒(浸泡过当归)。
做法
步骤1:将虾糠包扎于纱布中放入清水锅中,用中火煮半小时,捞起虾糠后,汤汁过滤待用。把熟鱼肉撕成丝。
步骤2:锅置旺火上,倒入猪骨汤和用虾糠煮过的汤汁,浇沸。将精制面线稍捻碎放入沸汤锅中,加入精盐、味精调准味。淀粉调水徐徐舀入锅中,并不停推勺至面线浮起,锅中汤汁成糊状即可。
步骤3:用餐前可根据各人的口味,加入卤大肠、小肠以及各种熟食品和油条,食用面线糊时撒上胡椒粉、芹菜末、小葱、白酒以及卤汁,味道更美。
为什么面线糊的闽南特色明显,我们从用料就能看得出来:
其选用面线是一种被抻的又细又长的面条,如龙须面般,直径不过一毫米,加盐拉制晒干而成,加盐是为了使面更劲道。这种面在泉州被称为“面干”。面干易碎,汤煮后不像平常面条可以用筷子挑起来吃,因此会加入淀粉,使得汤更加的浓稠,方便使用勺子来吃。淀粉一般选用闽南特产的番薯粉。
除了猪骨虾糠,还会加入蚝干等提鲜,更加符合闽南人的口味。食用的时候跟中国其他地区一样,会有搭配,油条这种全中国几乎都流行的早餐小食那是面线糊的标配。
绝配
面线糊还可加入多种配料如大肠、小肠、虾仁、猪肝、鱿鱼、鸭心、豆腐、蛋(蛋都是剪碎后加入)、醋肉(炸肉片)、香肠、香菇、等等各种配菜,使得海鲜味打底的面线糊具有了更多丰富的口味。
可能也正是这种原因,搭配的丰富,口味多变,价格更加没有固定的标准,使得面线糊难以像其他可以标准化生产的特色小吃一样成为可以走向全国的小吃吧。毕竟城市快节奏的生活对比这种慢慢熬煮且需要精心搭配才能美味的小吃是显得格格不入的。
或许,也只有惯于慢生活也会享受生活的闽南人才能这么热爱它。
如果说要选一款最最接地气的闽南食物,面线糊绝对榜上有名!它植根于历史,一路走到现在,代表的不仅仅是从艰苦年代奋斗出来的闽南人的创造力,更是承载着人们对过往历史最深刻的记忆。或许,这就是食物之于我们除了饱腹之外最深层的意义了吧。
下期,带大家了解更多的闽南美食,探究更多的闽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