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经历了哪些历史:你是否也曾是自行车王国的 骑士
自行车经历了哪些历史:你是否也曾是自行车王国的 骑士在历史长河中,上海昌和制作所多次更换厂名,1945年抗战胜利后,移交国民党接收,改为“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有限公司上海机器厂”;再到1949年上海解放,由军代表接管,改名为“上海制车厂”;到了1953年8月,更名为“上海自行车厂”。直到1993年4月,更名为“永久自行车公司”。上海自行车厂这一厂名存在时间最久,长达40年。1940年代的《上海市脚踏车管理规则》(上海市档案馆藏)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曾做过两次统计,分别统计了1889年和1926年在外白渡桥过桥的车辆人马数目,对比发现,1926年的时候,除了行人、人力车之外,马车、轿子、骑马者皆消失于街头,自行车以仅次于汽车的数量成为人们更常使用的代步工具。1934年,复旦童子军自行车队在绍兴的留影(上海市档案馆藏)国内自行车的数量变得多起来,但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多是从欧洲西方国家进口而来,并没有出现国产自行车,即使国内开始自己生产自行车零
“难离难舍想抱紧些,茫茫人生好像荒野,如孩儿能伏于爸爸的肩膊,谁要下车……”本世纪初,陈奕迅演唱的一首《单车》或许描绘出了大多数人记忆中幼时父亲骑着自行车带自己外出的情景。
曾几何时,中国被称为“自行车王国”,自行车的影子常常在大街小巷一晃而过,有时是十字路口红绿灯前“蓄势待发”的自行车大军,有时是弄堂里一人独行的身影,横梁前坐着稚嫩的幼儿......在实行计划经济的票证年代,一辆自行车可谓是“一票难求”,若提起“凤凰”“飞鸽”“永久”等老品牌,仍能勾起不少人的满满回忆。而我国第一辆26吋(英寸)轻便自行车的诞生地,正是上海永久的前身——上海自行车厂。
上海自行车厂诞生
作为舶来品的自行车,最晚于1868年就已经在我国出现,1868年《上海新报》刊登的有关上海街道中出现“自行车几辆”的报道可作为佐证。不过,那时出现在国内的自行车是一种人坐车上,双脚踮地引车而走的娱乐工具,并不能真正帮助百姓解决出行问题。然而,不到四十年的时间里,上海的交通工具使用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
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曾做过两次统计,分别统计了1889年和1926年在外白渡桥过桥的车辆人马数目,对比发现,1926年的时候,除了行人、人力车之外,马车、轿子、骑马者皆消失于街头,自行车以仅次于汽车的数量成为人们更常使用的代步工具。
1934年,复旦童子军自行车队在绍兴的留影(上海市档案馆藏)
国内自行车的数量变得多起来,但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大多是从欧洲西方国家进口而来,并没有出现国产自行车,即使国内开始自己生产自行车零部件,但整车还是进口零件组装。抗日战争时期,一个日商由北往南,先后在沈阳、天津和上海办起了自行车整车厂“昌和制作所”。1940年,坐落在上海东北角唐山路的昌和制作所开业,成为上海第一家生产自行车的厂。
1940年代的《上海市脚踏车管理规则》(上海市档案馆藏)
在历史长河中,上海昌和制作所多次更换厂名,1945年抗战胜利后,移交国民党接收,改为“资源委员会中央机器有限公司上海机器厂”;再到1949年上海解放,由军代表接管,改名为“上海制车厂”;到了1953年8月,更名为“上海自行车厂”。直到1993年4月,更名为“永久自行车公司”。上海自行车厂这一厂名存在时间最久,长达40年。
上海自行车厂厂标,来源:永久故事公众号
1960年上海自行车厂的唐山路大门
图源:永久故事公众号
厂名更换的同时,其商标也在随之变化,由最初的“铁锚”牌到“扳手”牌,再到“熊球”牌。后来,考虑到“熊球”牌图案中的北极熊与苏联有关,带有一定政治色彩,经反复讨论,1951年,厂里最后决定采用“熊球”的上海话谐音“永久”作为产品名称,在最终定稿商标时,加上了“永久牌”三个红字,永久牌自行车的第一个商标由此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