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数据报告解密(IDC行业专题报告钢铁)
idc数据报告解密(IDC行业专题报告钢铁)5. 统筹区域分布:短期内仍集聚经济发达城市圈,中长期趋于需求导向的分层 化布局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具备广阔的需求空间,“云边”协同为 大势所趋。当前边缘基础设施建设部署仍处于初期阶段。根据Gartner预测,2020 年,50%的大型企业将会把边缘计算列入规划;到2022年,50%以上的企业数据会 在数据中心或云之外产生或处理,对边缘数据中心的需求将迅猛增长。未来传统的 数据中心将会向超大规模云数据中心 边缘数据中心进行转移,依靠边缘计算与处于 中心位置的云计算之间的算力协同实现信息资源更高效快捷的共享与分配。边缘计算是指将IT资源(计算、存储等)从传统的云数据中心向用户侧迁移, 拉近用户和IT资源的物理距离,实现更低的数据交互时延、节省网络流量,从而为 用户提供低延时、高稳定性的IT解决方案,依赖边缘数据中心来完成。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核心区别体现在架构模式和计算方式。①从
企业层面:到2025年超八成大型企业应用将云化,云服务外包成大势所趋。根 据Gartner预测,到2025年全球85%以上的大型企业将应用云化,与2019年相比上 升42PCT;75%的大型企业将寻求外部专业化云服务,与2019年相比上升35PCT。 云计算能力将成为将企业发展和应用升级的核心竞争力。
从云计算到云计算中心:云计算市场扩张及企业云化需求驱动数据中心“云化” 进程。云计算共享的软硬件、数据资源需依托数据中心进行存储、维运。在云计算 市场高速增长、企业云化需求激增背景下,传统数据中心的租赁维护服务正逐渐转 向基于虚拟化等云计算技术的软件平台与网络平台服务,并将形成更为成熟的按需 供给、促进信息技术和数据资源充分利用的全新业态。
(2)新型信息技术提振边缘计算需求,催生“云边协同”新业态
除云计算外,5G、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快速发展, 创造出大量新业务场景,对数据中心的数据存储容量、采集技术、网络时延、存储 周期、计算能力等提出了更高要求,“云计算 边缘计算”新型数据处理模式应运而 生。
边缘计算是指将IT资源(计算、存储等)从传统的云数据中心向用户侧迁移, 拉近用户和IT资源的物理距离,实现更低的数据交互时延、节省网络流量,从而为 用户提供低延时、高稳定性的IT解决方案,依赖边缘数据中心来完成。
云计算与边缘计算的核心区别体现在架构模式和计算方式。①从架构模式看, 云计算实现了计算服务的集中化,通过虚拟化和网络将所有的资源整合到巨大的资 源池后再按需分发;边缘计算则采用分布式架构,在边缘节点对数据就近处理,减 少了网络带宽资源占用、降低了对云端的依赖性。②从计算方式看,云计算完全在 云端进行,数据被传输到云端进行处理或提取;边缘计算可以发生在边缘设备和云 平台之间的各个节点,数据处理及计算过程可直接在本地进行,赋予了设备在缺少 云中心支持的环境下高效稳定运行的能力。
边缘数据中心与云数据中心可分别满足不同时延、带宽、交互性需求的应用场 景。边缘数据中心和云数据中心分别满足不同应用的业务需求:时效不敏感、带宽 消耗不大、交互性不强的业务可以借助云数据中心完成,而低时延、高带宽、高交 互的应用场景可采用边缘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边缘计算数据中心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具备广阔的需求空间,“云边”协同为 大势所趋。当前边缘基础设施建设部署仍处于初期阶段。根据Gartner预测,2020 年,50%的大型企业将会把边缘计算列入规划;到2022年,50%以上的企业数据会 在数据中心或云之外产生或处理,对边缘数据中心的需求将迅猛增长。未来传统的 数据中心将会向超大规模云数据中心 边缘数据中心进行转移,依靠边缘计算与处于 中心位置的云计算之间的算力协同实现信息资源更高效快捷的共享与分配。
5. 统筹区域分布:短期内仍集聚经济发达城市圈,中长期趋于需求导向的分层 化布局
发达国家:存量数据中心集中分布在经济发达、用户聚集地区。在全球第一大 数据中心市场美国,截止2019年底,数据中心供给主要聚集在北弗吉尼亚(华盛顿)、 芝加哥、达拉斯-沃斯堡等主要城市。
我国:存量大型数据中心主要聚集在北京、长三角、珠三角及其他经济发达地 区。这主要是因为,从需求端看,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度较大、网络访问量大,政 府机构、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等数据中心需求方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对于数据 存储计算、访问时延、运维便捷以及安全性有较高要求;从供给端看,经济发达地 区信息通讯基础设施条件优越、网络节点覆盖率高,提供了数据中心厂商发展布局 的有利环境。
发展趋势:预计短期内IDC区位竞争围绕一线城市圈展开,中长期将趋于需求 导向的分层化布局
(1)短期:一线城市圈IDC昂贵紧缺、监管趋严,区域产业协同布局引导叠加 “新基建”红利下,经济发达城市及周边仍是区位竞争主战场
我国一线城市土地、能耗资源昂贵,政策监管趋严。①从能源价格看,“北上 广”经济发达区域平均销售电价显著高于全国及中西部地区水平,开展IDC业务需面 对较高能耗成本。②从政策面看,2013年以来,中央及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数据中心 能耗指标管控及区域优化政策,制约数据中心投产规模和区位选择,引导数据中心 向土地充足、能源成本较低的中西部地区布局,以实现更合理的地区资源分配及产 业空间规划。
近年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基建”政策下,数据中心资源仍将主要围绕 重点城市圈协同布局。①围绕发达经济圈布局在现阶段具有更高的投资乘数效应和 战略意义。“十九大”以来,我国进入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 设创新型国家、重点发展新兴产业成为重要目标,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深入。从 IDC战略性布局看,围绕重点区域布局数据中心、实现区域一体化统筹发展,不仅贴 近用户市场、有利于获得更大产业投资收益,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核心城市资源 紧缺的现状。从政策面看,近年来相关政策不断出台,促进区域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数据中心和存算资源协同布局。②2020年以来,“新基建”助推数据中心加速 落地,一线城市能耗指标限制力度或有所下降。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推进新一 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助力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 提出,到2020年新建机架控制在6万个,总规模控制在16万个。根据2020年6月最新 发布的《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关于支持新建互联网数据中心项目用能指标的通知》, 2020年上海市共释放数据中心机架指标数36000个、超2019年实际量及规划量,获 批企业数为2019年2倍。“新基建”政策背景下,一线城市指标限制或稍趋宽松。
(2)中长期:结合数据中心“云边”协同的业态发展趋势,数据中心将逐步实 现需求导向的分层化布局。中长期来看,数据中心布局将进一步结合应用场景需求、 客观要素资源进行优化调整。对于时延要求不高、数据处理量较大的大型及超大型 数据中心,将更多布局中西部土地充裕、能源富集区域;对于时延较为敏感、支持 实时应用的大中型数据中心,可围绕主要市场和用户聚集地进行部署;对于时延极 为敏感的边缘数据中心,可按需贴近用户场景重点部署。
(四)IDC 与钢铁盈利能力对比:IDC 业务毛利率水平显著高于钢铁业务
我们将对比IDC业务与钢铁业务的盈利水平,探究钢铁行业转型IDC业务后盈利 能力的整体变化方向,以探讨转型的必要性。在指标口径选取方面,我们使用申万 钢铁板块财务数据反映钢铁行业层面的整体盈利能力;IDC行业方面,我们以IDC业务作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万国数据、世纪互联、数据港、首都在线、中科金财、易 华录、奥飞数据、科华恒盛、证通电子、ST高升和宝信软件)历年财务数据计算整 体财务指标,评估IDC业务整体盈利能力。
从毛利率水平看,IDC业务毛利率显著高于钢铁业务。具体而言,2019年IDC 业务销售毛利率为28.6%,高于钢铁板块的11.2%。从2014-2019年来看,IDC业务 历年毛利率稳定在28.0%左右、均显著高于钢铁业务,反映出更稳定、更强的盈利 能力。钢铁行业转型发展IDC业务具备较大的盈利边际改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