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十二本纪夏本纪阅读(每日一文史记11篇)
史记十二本纪夏本纪阅读(每日一文史记11篇)译: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yāo,腰)服,即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近绥服三百里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处;往外二百里以内要遵守王法。译: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绥(sui)服,即受天子安抚,推行教化的地区:近侯服三百里以内视情况来推行礼乐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内要振兴武威,保卫天子。译: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库的物资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恶高下都评定出等级,能按照规定认真进贡纳税,赋税的等级都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笔者:民以食为天,未治洪水以前,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人民苦不堪言,大禹治水之后,水道
大禹治水的九州有着太深的文化内涵,古文很精炼,但是对于我们当代人,如果想真正的了解清楚,确实需要下些功夫。据资料显示:“荊及衡陽維荊州”的荆州在汉江丹江以南至海,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荊河惟豫州”的豫州,在荆州以北,鄀水、丹江、唐河以东的今河南省。“華陽黑水惟梁州”的梁州,在今丹江以西汉江以北的陕西秦岭以南。“黑水西河惟雍州”的雍州,在今丹江黑水以北,弱水淅水以西,陕西秦岭以北至黄河范围。“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的冀州,以华山黄河为界,包括黄河以北的河南省焦作、新乡、安阳及山西省、河北省及张家口以南的北京、天津的整个京津冀地区“淮海維揚州”的扬州,以淮河至海为界的江苏扬州。“海岱及淮維徐州”的江苏省徐州。“济河惟兖州”的山东省兖州地区。“海岱維青州”的山东省青州地区。笔者附以此处,以供参考
道九山:汧及岐至于荆山,逾于河;壶口、雷首至于太岳;砥柱、析城至于王屋;太行、常山至于碣石,入于海;西倾、硃圉、鸟鼠至于太华;熊耳、外方、桐柏至于负尾;道嶓冢,至于荆山;内方至于大别;汶山之阳至衡山,过九江,至于敷浅原。译:禹开通了九条山脉的道路:一条从汧山和岐山开始一直开到荆山,越过黄河;一条从壶口山、雷首山一直开到太岳山;一条从砥柱山、析城山一直开到王屋山;一条从太行山、常山一直开到碣石山,进入海中与水路接通;一条从西倾山、朱圉山,鸟鼠山一直开到太华山;一条从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一直开到负尾山;一条从嶓冢山一直开到荆山;一条从内方山一直开到大别山;一条从汶山的南面开到衡山,越过九江,最后到达敷浅原山。
道九川:弱水至於合黎,馀波入于流沙。道黑水,至于三危,入于南海。道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华阴,东至砥柱,又东至于盟津,东过雒汭,至于大邳,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嶓冢道瀁,东流为汉,又东为苍浪之水,过三澨,入于大别,南入于江,东汇泽为彭蠡,东为北江,入于海。汶山道江,东别为沱,又东至于醴,过九江,至于东陵,东迤北会于汇,东为中江,入于梅。译:禹疏导了九条大河:把弱水疏导至合黎,使弱水的下游注入流沙(沙漠)。疏导了黑水,经过三危山,流入南海(青海)。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龙门山,向南到华阴,然后东折经过砥柱山,继续向东到孟津,再向东经过洛水入河口,直到大邳;转而向北经过降水,到大陆泽,再向北分为九条河,这九条河到下游又汇合为一条,叫做逆河,最后流入大海。从嶓冢山开始疏导漾水,向东流就是汉水,再向东流就是苍浪水,经过三澨(shì,誓)水,到大别山,南折注入长江,再向东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北江,流入大海。从汶山开始疏导长江,向东分出支流就是沱水,再往东到达醴水,经过九江,到达东陵,向东斜行北流,与彭蠡泽之水会合,继续向东就是中江,最后流入大海。
道沇水,东为济,入于河,泆为荥,东出陶丘北,又东至于荷,又东北会于汶,又东北入于海。道淮自桐柏,东会于泗、沂,东入于海。道渭自鸟鼠同穴,东会于沣,又东北至于泾,东过漆、沮,入于河。道雒自熊耳,东北会于涧、瀍,又东会于伊,东北入于河。译:疏导沇水,向东流就是济水,注入黄河,两水相遇,溢为荥泽,向东经过陶丘北面,继续向东到达荷泽,向东北与汶水会合,再向北流入大海。从桐柏山开始疏导淮水,向东与泗水、沂水会合,再向东流入大海。疏导渭水,从鸟鼠同穴山开始,往东与沣水会合,又向东与泾水会合,再往东经过漆水、沮水,流入黄河。疏导洛水,从熊耳山开始,向东北与涧水、瀍水会合,又向东与伊水会合,再向东北流入黄河。
於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九山旅,九川涤原,九泽既陂,四海会同。六府甚脩,众土交正,致慎财赋,咸则三壤成赋。中国赐土姓:“祗台德先,不距朕行。”译:所有的山川河流都治理好了,从此九州统一,四境之内都可以居住了,九条山脉开出了道路,九条大河疏通了水源,九个大湖筑起了堤防,四海之内的诸侯都可以来京城会盟和朝觐了。金、木、水、火、土、谷六库的物资治理得很好,各方的土地美恶高下都评定出等级,能按照规定认真进贡纳税,赋税的等级都是根据三种不同的土壤等级来确定。还在华夏境内九州之中分封诸侯,赐给土地,赐给姓氏,并说:“要恭敬地把德行放在第一位,不要违背我天子的各种措施。”
笔者:民以食为天,未治洪水以前,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人民苦不堪言,大禹治水之后,水道得以合理疏通,谷物得以合理灌溉,人民丰衣足食。大禹是原始部落联盟的最后一个首领,统一九州之后,“国家”开始形成。
令天子之国以外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裛,二百里纳铚,三百里纳秸服,四百里粟,五百里米。甸服外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任国,三百里诸侯。译:禹下令规定天子国都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甸服,即为天子服田役纳谷税的地区:紧王城百里以内要交纳收割的整棵庄稼,一百里以外到二百里以内要交纳禾穗,二百里以外到三百里以内要交纳谷粒,三百里以外到四百里以内要交纳粗米,四百里以外到五百里以内要交纳精米。甸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侯服,即为天子侦察顺逆和服侍王命的地区:近甸服一百里以内是卿大夫的采邑,往外二百里以内为小的封国,再往外三百里以内为诸侯的封地。
侯服外五百里绥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奋武卫。译:侯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绥(sui)服,即受天子安抚,推行教化的地区:近侯服三百里以内视情况来推行礼乐法度、文章教化,往外二百里以内要振兴武威,保卫天子。
绥服外五百里要服:三百里夷,二百里蔡。译:绥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要(yāo,腰)服,即受天子约束服从天子的地区:近绥服三百里以内要遵守教化,和平相处;往外二百里以内要遵守王法。
要服外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译:要服以外五百里的地区为荒服,即为天子守卫远边的荒远地区:近要服三百里以内荒凉落后,那里的人来去不受限制;再往外二百里以内可以随意居处,不受约束。
笔者:帝夏禹王规定:天子帝畿以外五百里的地区叫甸服,再外五百里叫侯服,再外五百里叫绥服,再外五百里叫要服,最外五百里叫荒服。甸、侯、绥三服,进纳不同的物品或负担不同的劳务。要服,不纳物服役,只要求接受管教、遵守法制政令。荒服,则根据其习俗进行管理,不强制推行中央朝廷政教。再说简单点就是,离帝王近的,该上贡上贡,该教育教育,离得太远的,太荒凉,人也少,尊重它们的习俗,不加约束。
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於是帝锡禹玄圭,以告成功于天下。天下於是太平治。译:这样,东临大海,西至沙漠,从北方到南方,天子的声威教化达到了四方荒远的边陲。于是舜帝为表彰禹治水有功而赐给他一块代表水色的黑色圭玉,向天下宣告治水成功。天下从此太平安定。
笔者:玄圭,一种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