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伊丽莎白王太后(意外上位却成就2代英王的伊丽莎白王太后)
英国伊丽莎白王太后(意外上位却成就2代英王的伊丽莎白王太后)1936年底,统治英国还不到1年的爱德华八世,因为无法割舍与曾2度离婚的美国女子辛普森(Wallis Simpson)之间的爱情,险些引发国内政治危机,最后选择主动退位,成为温莎公爵,由于他没有子女,因此就由弟弟约克公爵继位,成为新任英王乔治六世。除了被约克公爵的深情打动,也有说法指出,伊丽莎白之所以会同意这桩婚事,还有个原因是认为约克公爵继承王位的可能不大,毕竟当时的王储是乔治五世及玛丽王后的长子,约克公爵的兄长-威尔斯亲王爱德华,后者也确实在1936年继位成为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命中注定该来的还是会来,无论是挑战、尊荣或是其他。14岁那年,伊丽莎白的人生迎来第1个转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她的4个兄弟都加入军队服役,但1个在1915年的战役阵亡,另1个在1917年的1次军事行动中失踪;伊丽莎白成长的格拉米斯堡则成了军事医院,当时还是少女的她,也在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母亲,伊丽莎白王太后,协助丈夫、女儿度过二战期间及战后的日子。绘于1947年。
英国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Elizabeth II)逝去,为其70年的漫长统治画下句点,享耆寿96岁,而她的母亲也是位非常长寿的传奇女性,对辅佐英国2代君主、带领国家度过二战及战后艰苦岁月,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她就是曾被纳粹德国领导人希特勒(Adolf Hitler)评为「全欧洲最危险女人」的伊丽莎白王太后(Queen Elizabeth The Queen Mother)。
1900年8月4日,伊丽莎白‧安吉拉‧玛格丽特‧鲍斯-莱昂(Elizabeth Angela Marguerite Bowes-Lyon)出生在苏格兰一个贵族家庭,是第14代斯特拉斯莫尔伯爵兼第1代金霍恩伯爵(14th and 1st Earl of Strathmore and Kinghorne),克劳德‧乔治‧鲍斯-里昂(Claude George Bowes-Lyon)的女儿。伊丽莎白在家族拥有的圣保罗瓦尔登湖(St Paul's Walden)和格拉米斯城堡(Glamis Castle)度过大部分的童年时光,自幼就接受良好教育,学习成绩优异,喜欢运动、小马和小狗,是个可爱活泼又聪颖的小女孩。
▲伊丽莎白9岁时于苏格兰格拉米斯堡。摄于1909年。
14岁那年,伊丽莎白的人生迎来第1个转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她的4个兄弟都加入军队服役,但1个在1915年的战役阵亡,另1个在1917年的1次军事行动中失踪;伊丽莎白成长的格拉米斯堡则成了军事医院,当时还是少女的她,也在院内帮忙照顾伤兵及管理院务,年纪轻轻就亲身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使伊丽莎白打从心底痛恨战争。
战争结束后,她在一次偶然机会下,认识当时英国国王乔治五世(George V )的次子,约克公爵阿尔伯特王子(Prince Albert Duke of York,后来的乔治六世),约克公爵对她一见钟情,从1921年起便多次向她求婚,但都遭到伊丽莎白拒绝,因为热爱自由的她,深怕一旦嫁入王室,就再也无法自由的思考、说话和行动。不过,深陷爱河的约克公爵并没有因此就放弃,他不屈不挠的追求直到1923年初有了收获,伊丽莎白终于点头答应他的求婚,2人在1923年4月26日于西敏寺大教堂举行婚礼,伊丽莎白也成了约克公爵夫人。
▲年轻时的伊丽莎白,出落的清雅脱俗,令约克公爵一见难忘,盼与佳人厮守一生。
除了被约克公爵的深情打动,也有说法指出,伊丽莎白之所以会同意这桩婚事,还有个原因是认为约克公爵继承王位的可能不大,毕竟当时的王储是乔治五世及玛丽王后的长子,约克公爵的兄长-威尔斯亲王爱德华,后者也确实在1936年继位成为爱德华八世(Edward VIII)。只不过,人算不如天算,命中注定该来的还是会来,无论是挑战、尊荣或是其他。
1936年底,统治英国还不到1年的爱德华八世,因为无法割舍与曾2度离婚的美国女子辛普森(Wallis Simpson)之间的爱情,险些引发国内政治危机,最后选择主动退位,成为温莎公爵,由于他没有子女,因此就由弟弟约克公爵继位,成为新任英王乔治六世。
早在爱德华八世还在王位与辛普森之间挣扎时,乔治六世就曾劝说哥哥另觅配偶,因为他对王位没有野心,也不乐见哥哥真的退位,结果爱德华八世还是选择要美人不要江山,原本乐当闲散宗室的约克公爵夫妇只能接替上位,人生从此有了重大转变。
▲深知乔治六世生性内向,又有口吃、缺乏自信,伊丽莎白一直陪在丈夫身边,度过统治期间的难关。摄于1946年
逍遥自在地做了10几年的公爵夫人,突然成为王后之尊,伊丽莎白知道,自己再不习惯也得习惯,何况生性内向、不喜人前、又有口吃的老公也需要她协助,为了建立丈夫的自信,让他可以树立起国王的威仪,伊丽莎白直接参与了乔治六世的语言治疗,她的鼓励和支持,无疑给了乔治六世巨大的动力和勇气,口吃问题也得到了明显改善,这段经历后来还改编成知名电影《王者之声:宣战时刻》(The King's Speech),于2011年初上映,在英国乃至全球都创下票房佳绩。
1939年,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乔治六世夫妇成了坚定的反法西斯者,即使在德军对伦敦进行轰炸时,国王夫妇面对着可能被炸死的危险,也坚持不离开伦敦,伊丽莎白王后几乎每天都亲自去到被炸成废墟的街道,慰问伤者、鼓舞士气,此时的她,不仅身负保卫国家的重任,还得帮丈夫处理大大小小的内政外交问题,并协助英国在混乱动荡的国际环境下得以存活,也因为她的坚定,受到英国人民的普遍爱戴,据说当时还被希特勒称为「欧洲最危险的女人」。
▲二战期间,乔治六世和妻子选择与人民一起坚守家园。图为国王夫妇巡查遭炸弹轰的满目疮痍的伦敦街头。
可惜的是,虽然乔治六世成功熬到二战结束,但战后重建的巨大压力,加上原本身体健康就欠佳,乔治六世于1952年死于肺癌,享年56岁。丈夫的死让她悲痛欲绝,一度起了退隐的念头,但在当时的首相邱吉尔(Winston Churchill)极力劝说下,她仍继续代表王室履行职务,辅佐长女伊丽莎白二世治国,并被尊为王太后。
相较于乔治六世,伊丽莎白王太后相当长寿,她最后的公开活动是2002年2月15日,出席次女玛格丽特公主(Princess Margaret 婚后成为史诺登伯爵夫人Countess of Snowdon)的葬礼,1个多月后(3月30日)王太后薨逝于温莎城堡狩猎行宫,享嵩寿101岁,为当时王室最长寿成员,死后与丈夫、小女儿一同长眠在于温莎城堡圣乔治教堂中的国王乔治六世纪念礼拜堂(长女伊丽莎白二世也于2022年9月20日入葬同处)。
虽然伊丽莎白王太后一生,并非完全没有过任何争议,但分析普遍认为,她是位精明干练、意志坚强的女性,即使登上后位一事始料未及,但她既能相夫教子、又能于庞大的压力下料理国政,在丈夫、女儿居于国君宝座时,都从背后给予强大稳定的支持,无疑为英国王室近百年的发展,提供稳定的精神力量,实属功不可没。
▲伊丽莎白王太后(中)与长女伊丽莎白二世(右)、么女玛格丽特(左)合影。摄于1993年。